在湖北枣阳市随阳农场高堤社区,一间52平米的小店,正悄然书写着中国乡村振兴的微观样本。面对城市化浪潮与电商冲击,乡村传统零售终端如何破局?46岁的程相勇,用四年时间,将一家濒临倒闭的乡村便利店,改造为兴隆镇片区首家“知音同行便民”农网加盟现代终端。这场转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故事,更折射出政策赋能与乡村商业生态的深刻变革。
破局:当传统小店遭遇时代裂痕
2019年的冬天,对程相勇而言格外寒冷。随阳农场高堤社区的水泥路上,偶有老人蹒跚而过,却鲜少踏入他的便利店。“货架蒙灰,方便面过期,连灯泡都舍不得全开。”彼时,乡村人口外流、消费降级与电商冲击三重压力,让这家经营了10年的老店日显颓势。
转机出现在2020年初。一次偶然的烟草行业培训会上,“农网终端现代化转型”的政策春风吹入程相勇耳中。“国家要振兴乡村,小店就不能躺平!”他攥紧培训手册,在烟盒背面写下四个大字:向死而生。
重构:四维变革激活商业基因
空间革命——从“灰头土脸”到“乡村会客厅”。程相勇先向“面子”开刀:程老板将几十平米的店铺进行了彻头彻尾的翻新改造。从店外的招牌装潢,到店内的墙体粉刷,再到整个店面的布局与商品陈列,一一都换了“新装”,枣阳市烟草局为他量身定制动线方案,将20%面积改造成快递收发区与农产品体验角。“现在村民取快递时,总会顺手买瓶酱油。”程相勇笑着揭开秘密。
数字跃迁——“知音通”织就智慧网络。引入烟草行业零售终端管理系统“知音通”后,小店上演“数字魔法”。所有商品扫码入库、销售、补货全链条透明化。通过“知音通”购销存和数据分析,可以实时关注慢销商品,及时减少购进或调整替换,提升了货品周转率。通过“知音通”发展店铺会员,并设定每月18日为“会员日”,根据消费习惯设置个性化优惠,当天店里举办满减、打折、赠品等各种促销活动,以达到活动引流,薄利多销的目的。在“知音通”的助攻下,周边村民也愿意来消费了,小店也稳定了消费群体,提升了盈利水平。
生态融合——打通城乡“微循环”。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社区团购平台合作设立自提点;与中国邮政合作设立寄递点收发快递,让小店化身“乡村驿站”。商品自提每日吞吐20余单,快递收发区日均处理包裹25余件。程相勇更搭建“田间直供”平台,本地土鸡蛋48小时上架,有机蔬菜带着泥土香走进社区。小店生意越来越好,同时还帮助周边农户增加了收益,真正实现了“卖全国”与“卖乡土”的双向奔赴。
服务升维——做村民的“24小时管家”。在烟草客户经理陈波的建议和帮助下,程相勇改变经营策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真诚服务客户,打造“服务型终端”。他坚守薄利多销、用心服务、诚信经营。他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村里的各种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逐渐与村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图为:程相勇志愿为孤寡老人修剪指甲
“勇哥,我家灶台打不着火了!”深夜11点的微信群消息,程相勇总会秒回。免费送货、家电维修、助农直播……他将服务半径从52平方米扩展到3公里。村民王大爷感慨:“这哪是商店,分明是咱村的便民服务中心!”
支撑:政策雨露润泽乡土新芽
转型路上,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组合拳”持续发力:客户经理陈波每月驻店3日,手把手教数据运营;2024年12月,在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帮助下,程相勇再次投入资金进行店面升级改造,引入智能双屏机,让小店科技感直追城市便利店。
图为:程相勇利用智能双屏机查看销售数据
“现在鼠标一点就能查库存,销售数据一目了然,快销和慢销商品做到心中有数。”站在崭新的“知音同行便民”标识下,程相勇感慨:“没有政策输血,小店走不到今天。”
如今,相勇便利店营业额较转型前有很大提升,商品服务辐射周边3个行政村。货架上,孝感米酒与网红商品比邻而居;数据屏里,农产品销售占比稳定在20%。 这里不仅是商业空间,更成为乡村信息枢纽、文化驿站和共富引擎。
“乡村振兴不是空话,它就在一袋米、一个快递、一次扫码里。”程相勇的微信签名写着:“终端的终点,是民心。”这或许正是中国万千乡村小店转型的深层密码——以商业之变,叩响共富之门。(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