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来源:鲁网 2025-02-08 16: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祖墩乡登山村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如今乡村既有田园村舍、小桥流水的景致之美,又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的乡风之美,一幅幅烟稻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这得益于松溪县烟草专卖局以“机关联乡村”开展共建活动为抓手,参与登山村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双方围绕有力有效促进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课题,以产业发展为引擎,探索“因地制宜,为产业增势;绿色发展,为农业增效;烟稻融合,为振兴增色”的发展模式,在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烟草专卖局到登山村开展“四下基层”活动

因地制宜,为产业增势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烟草专卖局组织开展金叶助农志愿服务

登山村党支部书记范仁文告诉我们,松溪县烟草专卖局在共建中着眼于乡村发展之需、群众所盼中深耕民生“小实事”, 撬动群众“大幸福”,以“土地、科技和资源”三要素整合为抓手,进一步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下沉,挖掘登山村产业优势和生产要素的潜力点,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土地整合工作中,以集体名义流转土地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400亩,承包给种烟大户,划片管理;科技整合工作中,集“智”建库,汇“技”下田,整合科技特派员、农村土专家、烟技员和致富带头人等乡土人才,建强一支助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他看来,科技整合已经充分发挥了1+1>2的效果。他还举例说现在的“烟稻轮作”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减少烟稻病虫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实现“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双赢目标;资源整合工作中,发挥机关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协同登山村对接农业农村、金融保险等部门,修建烟基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出“烟农贷”“烟叶险”,解决烟农后顾之忧,为产业发展增势。

绿色发展,为农业增效

将增“绿”提“质”的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在共建的全过程,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释放振兴活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和密集烤房改造升级,迈向以绿色、低碳和智能赋能烟叶烘烤的转变为农业增效,促进乡村绿色发展:一方面,登山村联合松溪县丰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党员带头实施复垦和改造100亩撂荒地,双方连续3年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齐心共耕希望田”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同劳动、话家常,以实际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新建的和技改的30多座密集烤房是利用生物质燃料和自动控温度湿度的智能系统操作,既环保又省工,使燃料费每烤次降低400元,推动烟叶规范化生产提档升级,又提高了烟叶种植收益。登山村叶性才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的种烟经验,又是松溪县人大代表的他道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见证了乡亲们一起用勤劳和智慧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尤其是烟草部门对登山村的帮扶,让他印象深刻、感激不尽。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烟草专卖局与登山村党员在开展“齐心共耕希望田”主题党日活动

烟稻融合,为振兴增色

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振兴”行动为抓手,让干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着眼乡村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协同登山村精心谋划“烟叶+水稻制种”的轮作发展模式,不仅保护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肥料、农药投资,而且制种收益为普通水稻3倍,在双方的牵头下,在登山村先后成立益民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金稻制种专业合作社,依托种业公司和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发动100多户农民入股发展烟后水稻制种1100多亩,还通过“跨村联建”的“抱团”发展模式,由“村庄”向“片区”演变,如今“烟叶+水稻制种”俨然成为登山村乃至祖墩乡的特色产业,还带动附近的村及乡镇发展水稻制种突破4000亩;依托“村企共建”模式发展九龙大白茶种植130亩、引进科诚苗木基地建设项目发展苗木产业,利用山塘水库发展水产养殖等,进一步推动登山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增色。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祖墩乡登山村连片种植的“烟叶+水稻制种”田丰收在望

谈起“烟叶+水稻制种”融合发展模式带来的变化,登山村范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024年我种了20多亩烟叶取得了11万元的收入,烟叶收获后水稻制种又有9万元的收入。”范进的高兴,不仅仅是因为看着田里的作物从翠绿的烟叶变成金黄的水稻,更是因为在这“翠绿金黄”交替的变化之间,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了。

登山村的变化是松溪县烟草专卖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登山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出一条从生态宜居到治理有效,从产业兴旺到乡村振兴的“粮烟协同”、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像范进这样的“金叶”致富人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政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接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通讯员:张佳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