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助力济郑高铁安全再升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06 10:2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2-06 10: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春运大幕的开启,济郑高铁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刻。在这条连接山东与河南的重要交通动脉上,长清黄河铁路特大桥肩负着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任。这座全长 1080 米的大桥,是国内首座跨越黄河、时速达 350 公里的无砟轨道高速、矮塔斜拉混凝土连续梁桥,也是济郑高铁全线的控制性工程。

由于大桥横跨汹涌的黄河,风大湿气重的特殊环境给其安全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为实时评估大桥的健康状况,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国铁济南局早在 2024 年初就组织专业人员着手为大桥安装健康监测系统。经过一年的精心安装与调试,今年1月初,这套备受瞩目的健康监测系统终于正式投入使用。

长清黄河铁路特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634个监测点传感器分布在桥区的关键部位,涵盖了外部环境、结构响应、列车通过等14类监测项目。这些传感器犹如大桥的“神经末梢”,能准确、及时、全面地对大桥的状态进行监测,为大桥的安全运行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监测到的数值精度可达到毫米级,部分数据甚至能根据需要每秒自动测量上百次。一旦监测数值超过预设阈值,健康监测系统会立即通过系统客户端、微信、短信等多平台将报警信息传达给相关工作人员,宛如大桥的“私人医生”,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大桥的安全。

除了先进的传感器监测,大桥沿线还设有23处视频监控。通过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视频监控画面,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桥梁可能存在的病害,为制定主动性、预见性的养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科技力量为大桥保驾护航的同时,国铁济南局聊城工务段的一群桥隧工的坚守同样不可或缺。“这个设备是用来检测大桥索力的,列车通过或者遇到大风天气时,斜拉索的应力就会发生变化,原来每个月需要检查一次,现在这个终端时时刻刻都会把数据发送到我们的控制中心,我们在控制中心就能掌握斜拉索的状态。”桥隧工王志奔说。

大桥健康检测系统不仅可以检查支座的位移,还能精确检查支座的四角高差。王志奔感慨道:“原来除了检查这些,我们还要登上 30 层楼高的桥顶去检查锁鞍,还有斜拉锁的应力,9 个人相互配合一夜不停。现在健康检测系统上线,634 个监测点实时监控,作业强度大大减轻,加上我们人工检查,大桥可以说有了双重保护。”

随着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运用,桥隧工们也积极适应并掌握 “新技能”。借助新监测系统,如今桥隧工们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在办公室实时连续监测支座位移、主梁挠度、结构温度等众多参数。系统每秒传输的数据超过 1000 条,仿佛为大桥编织了一套 “智能天网”,不仅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还能及时发现结构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

“智能天网”的应用,让桥隧工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在科技与人工的双重守护下,济郑高铁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将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