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4日起,为期40天的铁路春运正式开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预计发送5650万人,同比增加5.6%。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承载着无数的期望与成果,而铁路春运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一年的特殊意义和铁路在时代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引发着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共鸣。
路网织就通途,高铁驱动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十四五”期间,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八纵八横”铁路网的不断完善,让广袤的国土上铁路线纵横交错,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内陆与沿海。高铁的飞速发展更是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行千里早已成为现实。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也有力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这收官之年的春运中,铁路的大通道作用愈发凸显,数以亿计的旅客能够便捷、快速地踏上归乡之旅,正是“十四五”铁路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
坚守岗位尽责,服务旅客传情。铁路春运期间,无数铁路工作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中有在寒风中指挥列车进出站的信号员,有在车厢内忙碌穿梭、照顾旅客的乘务员,有在幕后精心维护铁路设备的检修工,还有在车站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的售票员、客运员等。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确保了每一趟列车的安全运行,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平安、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他们的坚守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更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坚守与践行,是对“十四五”期间铁路服务理念的传承与深化,让人们在旅途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也让社会公民对铁路工作者充满了敬意与感激。
智能票务畅行,科技运维增效。2025年铁路春运,是对“十四五”期间铁路智能化服务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如今,12306网站和APP的功能日益强大,购票、改签、退票等操作更加便捷,电子客票的普及让旅客进站乘车更加高效。车站内的智能引导系统、人脸识别进站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在春运这个特殊时期,铁路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调配运力,根据客流情况及时增开临客列车,让旅客的出行更加顺畅。这些智能化服务的背后,是“十四五”期间铁路部门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的成果,也让旅客们切实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为人们的春运之旅增添了一份轻松与愉悦。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2025年,铁路春运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对家乡的思念,也展现了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铁路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它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发展成就、传递温暖与爱的生动画卷,让每一位社会公民在旅途中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时代的进步和人性的美好,也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砥砺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胡慧 陈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