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渐冷,但绍兴市玉屏村蔬菜种植大户沈永良的温棚里却温暖如春,一垄垄大白菜整齐地“躺”在大棚里,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所谓“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以往村民们的“冬闲”现已被“冬忙”所替代,奏响了一曲曲冬日“致富曲”。
今年65岁的沈永良种植蔬菜已有数十年,近年来他又和老伴在村口开了一家集快递、团购、彩票于一身的卷烟店,逐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回想起自己的致富路,沈永良笑着说:“以前一直都是在外打零工赚钱,但为了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夫妻二人毅然决然地拿出所有积蓄回到村里开了这家店,没想到这日子啊,慢慢地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送“蔬”上门 便民暖人心
多年来,沈永良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通过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为周边居民们带来健康、放心的新鲜蔬菜。
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沈永良就起床开始忙活,从园子里采摘好新鲜蔬菜,经过简单地清洗整理,装上车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店里,将五花八门的蔬菜整齐地摆放在店门口,早早地为当天的出摊做好准备。从清晨一直到中午,小小的摊位前,前来挑选购买蔬菜的村民络绎不绝。
“我这主要卖的有时令的莴苣、荠菜,也有不少菠菜、生菜等新鲜的绿叶蔬菜,一般都能够满足周边乡亲们的需要。我宁可自己忙点累点,也不愿意多打农药,这个可绝对不能糊弄。”沈永良一边笑呵呵地把菜递给村民,一边说道。
图为附近村民在沈永良的摊位上购买蔬菜
沈永良不仅自始至终保证着产品的“硬质量”,还常常做着服务他人的“暖心事”。“我们村里老人比较多,60岁以上的占了近四成,很多人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要是遇上不好的天气,出门买菜就成了困难事,于是我和老伴就会给他们送上门,把‘菜篮子’搬到他们家门口,让他们坐在家里就能买到新鲜蔬菜。”
终端升级 抓准新机遇
起初,沈永良的店铺也和众多乡村小店无异:商品种类有限,经营方式传统,缺乏现代零售的活力,店铺的整体盈利度始终偏低。就在沈永良为此感到一筹莫展时,他想到了绍兴烟草现代终端升级改造的“顺风车”,决定“不破不立”,依托着适中的店铺规模、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良好的群众口碑,将店面整体改造焕新,实现转型升级。
图为沈永良在店内整理柜台陈列
在烟草客户经理与沈永良的共同努力下,昔日陈旧的“杂货铺”转型成如今高颜值的“小商超”,店面形象焕然一新,店铺通亮整洁,商品摆放齐整,还配齐了双屏机、扫码枪等信息化设备,店铺的“生金能力”显著提升。如今,他的小店不仅卷烟陈列整齐,还增设了收发快递、社区团购等各类增值服务,极大便利了乡亲们的生活。
图为沈永良在帮顾客找快递
在将店铺进行实体升级后,沈永良还不断改进着自己的经营模式,逐渐树立了“行商”思维,主动走出去,了解村民们的消费需求和喜好,再根据村民们的反馈,及时调整优化卷烟与其他商品的种类和库存,确保店里的商品能最大限度满足大家的日常需要。在做好货源保障的基础上,他还注重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评,如今他的店里不仅有老顾客的长期支持,还吸引了不少周边村庄的新客户前来购物。
乡村振兴 “蔬”写新业态
2021年以来,玉屏村聚焦集体经济发展,把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温室种植技术,有效拉长蔬菜供应周期,持续提升蔬菜市场价值,助力群众增收。
沈永良紧紧抓住这波发展契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和村里的邻里乡亲们自发结成了蔬菜购销联盟,联系专人入户收购白菜、萝卜等农作物,统一送到餐饮企业加工销售,这种上门到户的收购方式,不仅帮助农户解决了滞销难题,缓解经济压力,更重新树立了农户种植的信心,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沈永良笑着说:“我们家今年种了10亩大白菜,原本还怕滞销了,现在有爱心企业上门收购,带给我们很大的方便。不仅是我,周边的乡亲们都更有干活的动力了。”
看着村民拎着大包小包的蔬菜回家,沈永良的脸上满是笑容,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的路选对了。未来,他还希望能够实现小店业态的“再升级”,增加更多肉类、鱼类等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积极探索销售新路径,努力让村民享受更多家门口的便利,收获满满的幸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