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入遗”成功,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春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链接全世界华夏子孙的最坚韧纽带,也是华夏子孙的最鲜明印记,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生动的表征,中华民族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春节“入遗”成功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得到世界普遍认同的标志性事件,说明中国文化已深度融入海外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生活中的自然存在,是中华文化深度世界化的标志性事件。
春节“入遗”成功,标志着春节文化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经典文化遗产。人类任何文化遗产要实现经典化就必须先大众化,最经典的文化产品都是最大众化的。任何世界文化遗产都要先成为大众喜闻乐见并日用不觉的文化符号,才会遍地开花结果,生生不息。对于世界文化遗产而言,看的人多并不等于大众化,信的人多才是大众化。世界文化遗产要成为大众共同遵守且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于习惯行为中的文明理念,才能成为世界人民的遗产。“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世界文化遗产就如清风、明月一样,为所有人共享,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只有这样,民族文化遗产的精神才能成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遗产,民族文化故事才能成为世界故事,代代相传。
当然,春节“入遗”成功,也意味着中国将承担更多的世界责任。一是保护春节文化的责任;二是要担起中国责任,携手世界各国,推动更多的中国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实现经典化。“入遗”成功后,世界了解春节文化的愿望会更加强烈,我们在庆祝之余,要更科学地提供文旅服务,引导中国文化全方位进入世界。
春节申遗成功,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文化所体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寄托、对人与人之间共享和平的美好愿望,实际上具有超越国界的共同价值,是世界上一切热爱生活的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价值。因此,春节“入遗”成功,可以启发世界各国在更加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站在世界文明高度主动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世界性,主动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主动为人类文明贡献区域文明发展和治理经验,以和平共享心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不同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彼此相知相爱的过程。由于文化生态、文化活力不同,这个过程不会平衡发展,而是在各种交叉错位甚至误读的过程中艰难推进。任何民族文化遗产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虽然每一处遗产都属于某一具体国家、位于某一国家的某一具体区域,但其精神遗产属于全世界,也只有成为了全世界文明遗产的民族文化遗产才是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民族文化遗产的国际化是必然之路。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者、传承者要始终保持开放意识,不但要能感受到世界对了解自身民族文化的需要,还要能敏锐地捕捉到推动民族文化走进世界的机遇,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内涵,内化科技元素,创新合作途径,在得到世界认同和喜爱的同时,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一道,共同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热爱这个世界的理由,成为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一个个火种、火炬,点亮人类未知的未来之路。
春节“入遗”成功,是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典型案例,可以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借鉴,以中国智慧唤醒其民族文化自觉和世界文化共同体自觉,主动迎接文化交流,主动汇入世界文化共同体,助推世界文明更加平等、科学与和谐发展。
(作者系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孙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