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教师开发美育实践课程《艺术疗愈俱乐部》改善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

安徽工程大学教师开发美育实践课程《艺术疗愈俱乐部》改善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22 15: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了改善当代大学生多发心理问题现状,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开发美育实践课程《艺术疗愈俱乐部》,尝试通过艺术手段对大学生日常积累的负面情绪进行疗愈和释放,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

该课程由王小元、张海敏、程瑶等多位教师共同开发,团队成员均有多年的艺术类课程授课经验,2位老师参加中国科学院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2位教师接受了系统的音声疗愈教育培训。课程实操部分主要有3个模块:第一模块音声疗愈,以水晶钵、手碟等疗愈乐器的学习演奏及即兴演唱为主要内容,原理是通过声波的振动产生与身体的共振调频;第二模块舞动疗愈,通过感知身体,专注于节奏旋律,尝试并跟随个体的感知,完成觉之舞动。通过观察、模仿等游戏设置体验感受他人的觉知,从而提高团体意识及相互支持的发生;第三模块绘画疗愈,通过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界中植物的缠绕现象,通过自由联想描绘和谐完整的曼陀罗绘画,以及通过房树人绘画探讨情绪的来源等。

教师在授课过程传播了很多疗愈小技巧给同学们,如蝴蝶拍、正念行走、渐进式肌肉放松等,希望同学们可以自主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使用。

目前课程已开设两期,课程中疗愈情绪的小方法,艺术表达的多元形式深受学生好评,同学们对这一新的疗愈形式充满了好奇,并跟随老师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团队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性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课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新媒介传播美育文化知识、推广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团队将继续致力于课程研发与优化,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美育教学模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图片由郑派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