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乙巳如意幸福年,垃圾分类美家园”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圆满举行

双流区“乙巳如意幸福年,垃圾分类美家园”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圆满举行

来源:鲁网 2025-01-21 12: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月20日,“乙巳如意幸福年,垃圾分类美家园”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双流区凤栖湖公园何建明书院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办,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服务中心、成都市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承办,旨在回顾2024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共同探索2025年垃圾减量分类攻坚行动的新方向。

区委宣传部、区委社工部、区商务局等多个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工作人员、社区讲师、志愿者齐聚,学校、医院、酒店、农贸市场等各行业代表也纷纷到场,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不同视角的思考。

成都市双流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天明先生莅临活动现场并致辞。他强调,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过去一年,双流区实现生活垃圾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4%、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无害化处置率100%。他肯定了全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所取得成效,同时呼吁大家紧盯垃圾分类这件群众身边事,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01交流分享 共促分类发展

学习优秀范例,分享工作经验,共促分类发展。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部分单位、街道代表进行了专题分享,为大家提供深入交流学习的机会。

东升街道代表就大件垃圾投放点建设情况简要分享。他介绍了在建设大件垃圾投放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取得的成效,为其他地区在大件垃圾的科学处理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西航港街道结合美丽街区营造工作分享了宣传发动工作的经验。他们通过创新宣传形式,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让大家认识到宣传工作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区农业农村局代表针对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讲述了推广生态农业、强化农村分类设施建设,以及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措施在农村地区取得的有效成果。

区商务局代表则围绕商超市场源头减量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工作,分享了推动垃圾减量分类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强调了商超市场的监督工作以及管理者、一线工作人员从业素养的提升。

活动中,大家针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酒店和快递企业代表们也分享了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方法、快递包装循环利用等许多宝贵的经验,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

02趣味互动 深化分类认知

除了深入的分享交流,此次活动还设置了诸多丰富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大家通过游戏和实践进一步强化分类知识。

游戏“你比我猜”中,各组成员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垃圾名称并判断垃圾类别,考验了组员之间的默契和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快乐分类接龙”则以问答接龙的形式,让组员们在紧张又有趣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了垃圾分类知识。

游戏过程中,各小组积极参与,现场竞争激烈,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在游戏中强化垃圾分类知识,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03沉浸体验 感受分类魅力

此外,本次活动还有许多精彩环节,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分类的乐趣与魅力。开场的分类舞蹈秀活力十足,热闹非凡;中场的垃圾分类魔术秀,魔术师将垃圾分类巧妙融入其中,带来神奇的魔术表演,让观众在惊叹之余,对垃圾分类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温馨驿站服务区、垃圾分类游戏体验区和手提布袋DIY制作区,供参会人员体验。驿站服务区不仅有分类知识展板、宣传手册,还贴心准备了茶点饮料;游戏区吸引了众多参与者驻足;DIY 制作区更是充满了创意与乐趣,参与者们用环保材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手提布袋,诠释环保理念。

共促分类发展,共建美好家园!此次活动通过分享交流、互动游戏和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不仅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分类知识储备,还为双流区2025年垃圾减量分类攻坚行动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垃圾分类,看似是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实则是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的宏大命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环保战役”。双流区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凝聚起各方力量,为2025年垃圾减量分类攻坚行动注入强大动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双流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将迈向新的台阶,为建设幸福美丽的生态家园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