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校引领促均衡 协同发展树标杆

强校引领促均衡 协同发展树标杆

来源:鲁网 2025-01-17 16: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为省级示范教联体,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教育改革引领区和协调发展示范区,树立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近日,在谈及襄阳市荆州街学校教联体“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新成果时,该教联体总校长吴平对于探索办学新路径,优化各校区共同发展,推动襄阳襄城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景信心满满。

近年来,荆州街学校教联体推行“强弱联合、共同发展”办学模式,构建“1+5”名校引领办学新格局,激活创新发展新引擎,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教联体各学校协同发展,现已成为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生动样本。

2021年3月,荆州街学校教联体正式挂牌成立。教联体以城市示范校荆州街小学为龙头,引领辐射郊区薄弱校、农村寄宿校盛丰(江华)、河心、千弓、二十三中和庞公学校。

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依据襄阳市中小学校布局方案和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深入调研、逐校分析、科学论证,本着“强弱项、补短板”原则,确定各校区建设标准和方案。2023年,千弓小学投资160万元,实现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典范;庞公学校、荆州街小学、二十三中、盛丰(江华)小学等学校根据学校文化确定主题、风格和色调,做到内涵与外观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环境、教育装备、后勤保障全面升级。

“学校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推动相关基础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实现千兆光纤进校园、百兆宽带进课堂,并为部分成员学校建设了标准的录播教室。”二十三中执行校长肖舜尧表示,将充分发挥省级信息技术示范学校优势,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和展示活动,实现教联体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均衡发展的基础,必须将每所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文化的标杆。”三年间,教联体倡导的“读名著、访名人、观名校、拜名师”活动,促进了各校区的内涵发展,因地制宜开启文化立校之旅。荆州街小学以诗联文化为切入口,打造楹联教育特色,被评为“国家级楹联教育基地”“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二十三中秉承“迈好每一步,炼出精彩人生”校训,打造“和”文化、足球文化,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获评“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湖北省女子足球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学生肖婧和孙梦悦入选中国女足精英球员训练营,孙梦悦进入国家女子足球队。

“要借鉴‘市管校聘’的做法,让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互动交流。”荆州街学校教联体实行教师共管统用,坚持教师双向流动、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定期双向轮岗交流的原则。截至目前,教联体内校级干部、骨干教师共37人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

“前期,我们完成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模式优化、办学条件改善等‘基础性建设’。后期,我们还要逐步提升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品牌等建设,推动教联体学校内涵式发展,树立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吴平表示,荆州街学校教联体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从“强校引领”到“协同发展”的华丽转变,为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树立了标杆。该教联体将继续秉持改革精神,深化教育创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区域教育事业的持续繁荣贡献更大力量。(唐吉忠 段明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