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小田并大田”富民强村地增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02 11:1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1-02 11: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还是改革带劲,‘小田并大田’确有三好!”一大早,南阳市宛城区茶庵街道南肖庄村党支部书记丁红运扳着指头说,一来乡亲增收,二来土地增效,三来村集体有活力,增色不少。

南肖庄村是茶庵街道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全村328户中,整户外出的有118户,庄稼只好请邻居亲友代种代管,每亩地往往只收300元。2021年,在外出乡亲纷纷要求下,村里开始集中流转。

哪里问题突出,改革就指向哪里。2023年,宛城区将茶庵街道定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及“小田并大田”试点。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南肖庄村把869块零碎田整合为68块,围庄沿河300多亩留给乡亲自行耕作,集中流转2100余亩。按照一亩地流转费用1000元计算,乡亲们每亩地多收入700元,仅此一项每年增收约147万元,让大伙儿乐开了花。

根据流转协议,南肖庄村每亩收取50元管理费,加上水资源使用费,每年共增收13万余元。靠着这笔钱,村里今年新农合缴费为每位乡亲补贴20元,还花了4.13万元把20年前建的村部修葺一新,余下的用于农家书屋、爱心驿站等公益建设。

在南肖庄村连片经营的金裕农业公司负责人路金哲说,整块地2100亩,通过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管理,正常年景夏秋两季亩产均能达到1200斤,土地增效等于“土里刨金”。今年7月天降暴雨,南肖庄作为茶庵低洼地,耕地全部过水。金裕公司迅速投入无人机喷施速溶尿素、抑菌剂、生根剂,经过努力,最后只有80亩地绝收。通情达理的乡亲们主动提出,每亩流转费少收100元。

改革一子落,宛城区粮食安全有保障。据宛城区农业农村局统计,至2024年12月28日,作为全市改革试点,宛城区已有13万余亩实现“小田并大田”,覆盖8个乡镇(街道)54个村。今年全区夏粮实际单产比上年增长3%,秋粮玉米、大豆等作物实现灾年稳产;全年粮食生产面积105.85万亩,总产9.59亿斤,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目标。(图/贾林伟、李仰峤)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