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有望重塑全球劳动力格局

来源:科技日报
2024-12-24 07: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设备。人形机器人则有望成为机器人家族新晋“顶流”。如今,一些人形机器人已在仓库、餐馆,甚至在工厂车间,以类似人类的适应性和智能,执行各种任务。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稍早时间报道称,随着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将变得更智能、灵活和高效,未来全球劳动力结构将迎来深刻变革。

应用场景日益广泛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人形机器人似乎已翩然而至。例如,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已经可以跳舞和跑酷。现在,该公司正促使这款机器人进入工业领域。该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已被用于工业探查、建筑工地监控和安全监察等方面,而“阿特拉斯”更进一步,能参与搜索以及操作设备。

美国阿尔贡机电公司推出了人形机器人“阿尔贡1号”。这款机器人在AI系统指挥下,能胜任消费品、药品和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等精细工作。它拥有其他人形机器人不具备的激光雕刻、轧制和3D打印等独特技能。该公司希望,他们的机器人能与其他人形机器人协同工作,为各类工厂提供灵活高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网红”,特斯拉公司开发的“擎天柱”从“跳舞机器人”,“变身”为“工作狂”。从基本劳动到从事工厂和仓库里更复杂的操作,它都能轻松应对。今年5月,特斯拉公司发布了“擎天柱”在自家工厂“打工”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擎天柱”熟练地拿起电池,整齐地放入电池槽中,展现了出色的工作能力。

无独有偶,今年8月,美国人形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并正式进驻宝马工厂生产线。这款完全由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能处理通用任务,实现机器人与环境的学习和互动,为宝马公司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家投行和智库机构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达万亿级规模。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更是大胆预测: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口数量。

先进技术多维赋能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阿特拉斯”配备了先进的红外立体和深度传感器,能精准地构建出周围环境的详细点云图。同时,它还借助视觉、力学和本体感觉传感器,可灵活适应环境的变化。先进的控制算法更是让其能够规划和执行复杂运动。

在AI、大语言模型等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正朝着更加智能和自主的方向加速迈进。例如,特斯拉公司将其先进的AI和自动化技术整合到“擎天柱”内,令其“功力大增”。

传统上,机器人依赖算法控制,将感知、决策和驱动放在不同的组件中。但这种分工会导致系统僵化,难以应对意外情况或复杂环境。英伟达公司正在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英伟达致力于利用多模态输入视觉、音频和传感器数据,将感知、推理和控制集成到一个统一的通用模型GT00T中。GT00T通过处理多模态数据,赋予机器人卓越的推理能力和运动技能,使传统的机器人控制模式变得更具动态性。

英伟达认为,机器人的学习过程向多模态、端到端转变,有望提高机器人操控的灵活性,为更自主、更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奠定基础。

是否“劲敌”尚待观察

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正引领着劳动力结构迎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变革。那么,这些机器人未来会是人类的得力助手,还是会成为取代人类工作的职场“劲敌”?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答案。

“阿尔贡1号”人形机器人现在专注于从事那些人类难以胜任或必须依靠机器来完成的任务。例如,它能够进行精细的铣削、雕刻等操作,而这些操作以往需要依靠多个不同的固定系统才能实现自动化。

阿普特罗尼克公司和人形人工智能公司则让其人形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一些容易导致人类受伤的工作,比如在仓库里搬运沉重庞大的箱子等。这类机器人有望广泛应用于物流和商超等场景。

波士顿动力公司则专注于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承重能力。他们期待其人形机器人未来能在战场等复杂环境里“大显身手”。

《福布斯》双周刊的报道强调,人形机器人将为它们涉足的所有领域注入智慧、力量和敏捷性。但这些人形机器人将以何种方式融入劳动力大军,需要政府深思熟虑、精心设计。

毕竟,人类需要就业,需要创造价值,从而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为创建一个人类与人形机器人和谐共处的未来,人类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

◎本报记者 刘 霞

【编辑:史词】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