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将三条传统产业链融入“凤鸣归昌”示范片区,推动乡村振兴“四化融合”,讲好乡村振兴时代凤鸣故事,做好乡村振兴时代凤鸣产业,打造全市农文旅融合共富示范带新样板。
完善基础设施,高效率推动百千工程建设
该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全乡共开展集中专项清理行动12次,共清理“五堆”1690处、乱涂乱画1370处、私搭乱建150处、残垣断壁249处,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8处,开展垃圾分类试点18处,拆除旱厕、露天粪坑96个。新建农村公厕2处,新修排水沟850米,新铺设农村水泥路面16公里,打通断头路6条,配置停车位10个,安装路灯56盏,新增绿化13000平方米,打造“微景观”“口袋公园”“公共绿地”7处,建成农村文体广场、特色展示街区3个,配套休闲设施5处,开展绿满沂蒙花满村行动,在曹滂、高庄村栽植月季3000余株,在老归昌村栽植凌霄花6000余株,同时其他39个自然村由社区统筹在重要路段播撒花种子,进一步提升片区吸引力。
强化链条思维,高质量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一是拓宽稻米链条宽度。归昌乡拥有大米加工企业19家、水稻合作社21家,年产优质大米4万余吨。立足水稻产业,打造姜湖贡米、姜湖稻花鱼、姜湖龙虾、姜湖螃蟹等特色品牌,拥有“姜湖贡米”“郯陈”“郯国香”等省、市级稻米品牌12个,特别是“姜湖贡米”,已完成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品牌集聚效应的带动下,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促进了水稻产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农业产值可达1.1亿元。加强与农发集团深度合作,建立“国有公司+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农户”经营机制,实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分配方式,带动姜湖坻项目区10个村4000余户130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建设3000亩稻渔种养示范片区,大力推行稻虾、稻蟹等六种立体种养模式,达到亩均产出水产品200斤、水稻800斤,亩均增收4000元以上,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渔粮共赢”。投资3000万元建设稻壳餐具加工项目,构建了从优质水稻育种、种植,到稻米烘干加工、销售,再到利用废弃稻壳加工一次性餐具全产业链条,不仅提升了经济价值,同时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是延长肉鸡链条长度。积极促成树芽禽业与庆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羽养殖、众益种禽合作,推进利用鸡粪、蛋壳研制有机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实现“种禽养殖+肉鸡孵化+肉鸡养殖+有机肥料”于一体的肉鸡全链条循环产业。全产业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就业800余人,招引高层次人才10名,促进了资本和要素的流通。同时,以树芽禽业为中心,建立创富共同体,探索出了“党支部+联合社+龙头企业+农户”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发展模式。由三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注册成立“郯城县凤雁集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联合社盘活村闲置土地100余亩,以入股方式参与树芽禽业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积极联系养殖户36家,与树芽禽业签订300万鸡苗养殖订单。山东树芽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鸡苗,为客户养每只鸡增加了0.5元的效益,全年增收效益7500万元,养殖户人均年增收5万元。
三是挖掘渔业链条深度。山东百容“大口黑鲈”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项目由500强企业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建工厂化循环水恒温育苗车间2栋,实验室1栋,并配套相关设备。项目已于4月份建成投产,每年新增繁育鲈鱼优质水花2亿尾,培育规格鱼苗1000万尾,实现产值1500万元。与山东省水产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校地企培训基地,培养渔业高端人才,助力百容打造北方渔业种业创新中心。同时以此项目为依托建设1处农民渔技培训教育基地和渔业科普展览馆,完善水产良种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和保护服务体系,提升水产苗种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乡党委的积极撮合推动下,另一家500强企业中国华电集团已与海大集团达成20MW渔光互补协议,投资1.5亿元,可实现年发电量2500万度电,产值1000万,税收可达200万,实现了“500强+500强”强强联合,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聚焦农文旅融合,高起点布局核心板块
探索实行“村集体+国企+民企”模式,村集体出资源、国企出资、乡立方运营,打造10公里示范区骑行路线。已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的姜湖坻稻米样板田与打造的老归昌村萌宠乐园、渔乐园、水街、渔立方通过一支沟路串联起来,建设观光塔2座、姜湖贡米文化长廊1000余米、种植占地200余亩的稻田画2幅。在此基础上,建设农事研学体验区、餐饮娱乐休闲区等功能分区,形成农事劳作体验、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传承、节庆活动举办等农文旅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凤鸣归昌”示范片区自10月份开园以来,累计开展割稻子、编鸟窝、讲孝善故事、垂钓比赛等活动7次、130余人次,带动游客1000余人次,带动周边商户增收1万余元。
(图片由李静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