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敦煌的文化“召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12-12 06: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受到召唤·敦煌》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12月7日晚,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创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首次与观众见面,国家速滑馆里座无虚席。当莫高窟的菩萨、金刚以15米高的“数字之身”望向观众,壁画中的飞天在7路威亚悬吊下缓缓落于舞台,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形成“闭环”,戏剧场域正在延展。

全剧开篇,便向观众抛出问题:99%的热爱和1%的坚守,对人生意味着什么?常书鸿给出了他的选择:敦煌苦,但“一定要战斗到最后”“愿为敦煌燃此生”。剧中反复出现的咏叹,唱出了这份人生选择背后的文化选择:“这个世界有这样一种存在,只有当我们终于认识,颂扬了十几个世纪的神圣,是顽强的一种审美。”

现场表演、二维动画、3D特效、视觉影像、即时拍摄……舞台设置以飞扬的想象力,呈现敦煌之美的历久弥新。剧中,对常书鸿影响深远的莫高窟第254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以群舞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独特形式呈现;莫高窟中高达35.5米的“北大像”,作为重要视觉元素亮相。借助新技术,“冰丝带”成为沉浸式体验中国审美的“敦煌艺术空间”。

“召唤”一词,是《受到召唤·敦煌》的“戏眼”。它既让我们看到青年演员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产生的影响力,也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市场号召力,以及它融入当代人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2日 20 版)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