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圈盛会来袭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2024年大会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2-05 16: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12月3日,“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2024年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会议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邀请了论坛同仁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全方位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共同努力 为“双碳”事业再立新功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他表示,论坛致力于通过融汇各界的智慧,提出有利于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解决方案,同时论坛旨在集合各界的专业资源,深入研究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机制、战略、规划、碳排放的源头控制,以及相关重大的科技专项等事项,为政府部门决策、企业机构发展提供学术参考和智力支持。展望未来,“双碳”事业意义重大,论坛有责任担当起国家重任,为我国的“双碳”事业再立新功。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联席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白重恩在致辞时表示,自2020年9月份中国政府宣布双碳目标以来,过去几年中,中国在减排、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在实现“双碳”目标、提高再生能源占发电量的比重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充分实现。白重恩认为,如能在国内更好地实现潜力,就能在全球形成更好的示范效应;同时国际方面,在应对全球绿色转型、减排责任划分等方面也有很多事情可做。他强调,解决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界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秘书长、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联合院长、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王稚晟在会上做了2023-2024 年度的论坛工作汇报。他介绍,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主办、 承办和协办了多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 并完成了 《碳数据管理与增值研究》 等多个课题研究, 启动了应对碳足迹、 欧盟 CBAM、电池法案等绿色壁垒的相关工作。论坛联合发起了“碳”索之路城市行系列活动,已深入广州、襄阳、安阳、永城等地,搭建政府企业互动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高度重视“双碳”理念的传播与教育,以走进校园、 线上直播、专栏等形式,深入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双碳”知识。展望来年,论坛将承续现有工作,以碳中和国际合作为重点, 交流互鉴,共同积极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重磅分享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双碳”目标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联席主席,国家碳中和科技委员会成员傅成玉首先发表了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演讲。他分享了更好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双碳”目标的三方面体会。一是要准确理解、正确应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求有全新的思维,建设新型的工业体系,实行新的产业布局和战略规划;三是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有效的、真正市场化的碳交易市场。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周大地围绕《碳中和出路在于新能源发展》展开分享。他认为,近两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光发电发展速度加快,但低碳转型进展依然不够快。低碳发展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实践已经证明,新能源可以比原来的系统效率高成本低,能源供应系统向一次电力转变,终端能源高度电气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最优路径选择。当前要集中解决光风发电加快发展受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消纳的障碍,光电风电要通过配储电,实现可调度稳定供电,摆脱新增光电风电依靠火电支撑,打破上网制约。中国如此之大的电力系统在增量上首先取得完全不依靠化石能源,同时逐渐取代火电存量,也将为全世界低碳转型提供新型电力体系的系统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徐明演讲题目为《碳足迹管理支撑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他表示,碳足迹即一个产品生命周期里面所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总和。碳足迹管理的逻辑和思路与“双碳”政策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生命周期思想、以供应链为对象、以碳为抓手同时又超越碳、通过消费端发力。中国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在于其受到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碳足迹管理是对我国现有“双碳政策”的重要补充。企业开展碳足迹管理工作,在于“算”“减”“报”三方面。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担任对话主持人,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王仕城,云图熔盐储能总裁、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成员郭强,西门子中国智能基础设施集团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崔佳宁分别从自身实践出发,围绕“储能助力绿色能源转型”进行对话,就储能起到的作用、储能当前的“卷”、长时储能的发展情况、储能行业出海、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多个话题进行了干货满满的精彩分享。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在圆桌互动时表示,随着人类进入新的电能时代、新的电气化时代、新的电驱动时代,随着中国能源革命的深入,都带来了两大课题,一是储能,二是氢能。其中,储能需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储什么”“储多少”“谁来储”“怎么用”六大问题。中国要建立科学的储能体系,绿色低碳经济适用,用这种现代化的储能体系,来支撑我国新型的电力系统、新型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完成“双碳”目标。

观点聚焦 碳资产的现状、未来与开发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会秘书长、原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李怒云演讲题目是《基于碳信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她分享称,生物多样性信用,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工具,通过创建和出售生物多样性单位,能够带来净生物多样性收益的措施,如保护或恢复物种及其栖息地等提供资金。为了减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可以购买碳信用来实现目标,同样地,有志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企业,可以购买生物多样性信用来实现目标。国际当前趋势,就是用碳的这套思路来做生物多样性信用,不过目前全球还没有完全建成生物多样性的信用体系,还需要多部门、多机构参与研究和开展试点示范。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李翠平围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介绍》分享了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核查要求这一当下热门话题。她具体介绍了三大方面内容,一是CCER项目开发现状;二是审定核查流程及要求,重点介绍了项目设计、项目公示、项目审定、项目登记申请、项目监测和减排量核算、减排量公示、减排量核查以及减排量登记申请共八个步骤;三是碳资产开发潜力分析。

圆桌对话环节以“全球碳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题,由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副秘书长吴宏杰主持,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清华同衡北京城士科技有限公司双碳事业部总经理张照水四位嘉宾结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巴黎协定》的第六条内容及其谈判背景、未来可能带来的市场机遇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整体来看,在座嘉宾对国内和国际碳市场未来走向持乐观态度。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