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坊镇巧做理论宣讲“加法”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26 16:4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1-26 16: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重坊镇围绕品牌培树、阵地建设、特色形式三个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充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理论宣讲新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宣讲+品牌培树。一是组建宣讲队伍。2023年6月,重坊镇发布“杏福声声 理响重坊”宣讲品牌,组建“杏坛名师行”、“头雁模范行”、“时代青年行”、“风采巾帼行”、“百姓名嘴行”、“文艺大咖行”等六支宣讲队伍,包含教师、基层干部、“两新”组织代表、业务骨干、庄户剧团等人员,实现了各行业、各领域全覆盖。二是注重示范引领。为进一步提升宣讲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024年重坊镇积极邀请县宣讲团到重坊镇开展示范宣讲活动3次,为宣讲员和群众奉上一场场宣讲大餐。同时,推荐8名宣讲员参加市县“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大赛及“红动沂蒙”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等选拔活动,信心琪、陈怡卉、文艺宣讲团等均取得优异成绩,有示范性、表达能力强的种子选手不断增加。三是力求常态长效。重坊镇宣讲团60余名宣讲员,结合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好政策以及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内容,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打造了一月一主题、一月一特色的宣讲矩阵。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00余场次,受众9000余人次,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宣讲+阵地建设。一是巩固传统阵地。重坊镇持续推进宣讲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完成7处“讲学课堂”,又根据各村不同特色,提升宣讲小院6个,依托非遗传承人、退休教师、妇女干部、人大代表、网格员家庭等建设家庭宣讲站12个,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整合到哪里,群众在哪里,宣讲课堂就延伸到哪里。二是开辟特色阵地。重坊镇银杏资源丰富,拥有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一处,同时也是临沂市第三批红色堡垒镇。依托银杏资源、红色资源,重坊镇建设了银杏树下宣讲、景区研学宣讲、知青馆、抗战馆等4处沉浸式宣讲阵地,让群众沉浸式感受党的创新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三是用活新媒体阵地。积极开辟网络宣讲阵地,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的时效性、便捷式优势,瞄准群众需求,抓住群众心理,以群众喜欢听、愿意听、听的懂的方式不断创新“网络宣讲+”模式。

宣讲+特色形式。一是文艺宣讲接地气。重坊镇结合基层群众需求和当地文艺资源,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将理论宣讲与文艺活动有机结合,由馨艺柳琴剧团等本地文艺团体创作了《好孙媳》《新时代》《白果与银杏》等柳琴戏、快板、小戏小剧等作品。通过精彩的文艺汇演加上绘声绘色的理论宣讲,开启理论宣讲新模式,广泛传播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良好风气,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出来、唱出来、演出来,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沉浸式宣讲“更”入心。依托4处沉浸式宣讲阵地,通过推石磨、烙煎饼、角色扮演等沉浸式情景演绎体验等形式,生动再现当年的生活、革命微场景,形成了参与性和互动性都极强的理论武装和沂蒙精神传播阵地。2024年以来,共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等群体开展宣讲30余场,受众达到1000余人次。三是好人宣讲树新风。今年以来,重坊镇巧做“好人”文章,邀请好人现身说法,传播正能量,带动身边人,结合各个好人事迹,积极开展好人上讲台活动。通过讲学课堂宣讲、走进好人家庭、好人事迹进微端等形式,大力宣传好人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2024年以来,倪训勤、孟海英等7位“身边好人”化身宣讲员,宣讲受众达500余人次,“好人队伍”显著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成为扩容基层社会治理蓄水池。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