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济青中线济南至潍坊段建成通车,连接济南、青岛的第三条黄金通道全线贯通。作为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青中线开启高速公路发展的新纪元。
零碳收费站、零碳服务区、高速公路边坡光伏一体化……近年来,山东高速集团不断探索碳减排路径,取得积极进展。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高速公路零碳运营的关键环节。从空中俯瞰,济青中线济潍段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光伏高速”,匝道圈、边坡、服务区、收费站、隧道等周边的空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布设上光伏发电系统。
几个应用场景颇具代表性。在济青中线济潍段,隧道入口棚洞上方及中央分离带布设了光伏板,可以直接为隧道机电设备提供清洁绿色的电力。隧道采用的无级调光、随车调光等系统,根据洞外亮度、行车速度等自动调整灯光的亮度与色温,并实现车来灯亮、车走灯暗,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同时,降低隧道能耗。
此外,济青中线济潍段还建设了全国首个边坡光伏一体化试验段,实现边坡防护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视觉效果更美观,安全性也进一步提升。建设的光伏声屏障试验段,不仅隔音还能发电,打开了光伏利用的新思路。目前,济青中线济潍段沿线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已经达到68兆瓦,全部投入运营后,以25年运营周期测算,预计总发电量约17亿度。
为实现“零碳”目标,除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济青中线济潍段还搭建起碳排放综合管控、智慧能源网运行、近零能耗建筑节能、污废资源化处理、林业碳汇提升等系统,全方位、多层次、多路径推动碳减排,实现整条高速公路可持续零碳运营。
根据评估,济青中线济潍段运营期内年均碳排放量约3.1万吨,年均碳减排量约6.1万吨,每年均可实现零碳运营;预计运营期25年内总碳排放量约78万吨,总碳减排量约152万吨,实现总体可持续零碳运营。
此外,济青中线在全线隧道进出口设置减光棚洞、镂空混凝土明洞,实现环境亮度的自然明暗过度,消除了进出隧道的“黑白洞效应”。将隧道两侧侧壁各拓宽25厘米,降低隧道侧壁给车辆带来的压迫感。在隧道内设置雷视融合基站,实时精准感知隧道内交通事件,对车辆停止、逆行等异常事件自动预警。在胡山隧道,还首次应用了光栅阵列传感、智能消防炮等新型设备,实现了精准感知定位、火灾自动扑救等功能,确保隧道行车安全。在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支撑下,隧道行车舒适度、安全性大幅提升,济青中线也成为全国首条隧道不降速通行的高速公路。
不仅仅是隧道,按照全路段感知、全过程管控、全天候通行的定位,济青中线济潍段在服务区、收费站、桥梁、道路等场景都在着力提升智慧体验。建设智慧云收费站,采用三次交易认证,缩短ETC交易时间,同时,取消ETC车道的收费亭,收费车道宽度增加35厘米,更便于车辆通行,有效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
“毫米波雷达+视频”的雷视融合系统,是智慧高速建设中普遍采用的路侧感知系统,如同人的“眼睛”,可以高精度、远距离感知路面交通事件。济青中线是全国首个应用了雷视对打融合方案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单杆雷视拟合、跨杆雷达拟合,对关键事件的感知准确率提高到了97%以上。
先行先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正是“零碳智慧高速示范者”应有的题中之义。在济青中线济潍段建设过程中,智慧隧道、车路协同、智慧云收费站、特色服务区等技术、方案已经产生了“外溢效应”,在省内其他高速公路中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