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8日电 11月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中国日报社主办的《围炉漫话》沙龙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沙龙以“进博会:开放引领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多名外国企业家、商会代表、文化产业代表以及创业者,共话进博故事,共商进博机遇。
多特瑞中国区总裁麦欧文(Owen Messick)对本届进博会的规模印象深刻。在企业进入中国10周年之际,他和同事们一直忙碌在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展位上。作为七届进博“全勤生”的他表示:“今年的进博会规模创历届之最,无疑将为所有参与者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多的机会。”
书赞桉诺亚洲区业务管理总裁马欣荣(Pablo Machado)表示,中国推行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电子化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便利,还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他还指出:“上海是亚洲范围内一个特殊的地点,其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十足并且始终保持增长势头。同时,上海开放、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境外投资者十分有利。”
塞尔维亚商会驻中国代表处主任耶琳娜(Jelena Grubor Stefanović)也分享了她在上海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机遇,感叹这座城市的传统与创新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她强调:“只有持续深化交流,我们才能够更了解中国市场。近期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带来了机遇,而上海正在积极帮助外企寻找这些机遇。”
咖啡品牌猩猩步创始人安迪(Andrew Gatera)对本届进博会带来的机遇赞不绝口。已是连续第三年参加进博会的他,希望在上海实现咖啡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他建议:“进博会是走访调研的好机会。明年参加进博会的时候,一定要安排更大的展位,更深入地走访调查,更加了解中国市场。”
2023年“上海白玉兰纪念奖”获奖者、上海交响乐团事业发展中心项目经理马星星(Astrid Poghosyan)表示,进博会以科技创新引领音乐创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分析道:“上海的人们希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传统行业。技术创新创造了新的音乐体验,在上海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
意大利美食博主、在沪创业者亚历山大·孔蒂(Alessandro Conti)深情回忆了他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以及他亲眼见证的“第二故乡”的发展。他表示,上海的开放激发了像他这样年轻人的创新潜能,这座城市是外籍创业者理想的起航地。他说:“中国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想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想在这里建立我的家庭和我的未来。”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上海以进博会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展现良好营商环境、传播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上海国际服务门户以“欢迎你,帮助你”为定位,突出“一门式、场景化、友好型”特点,为来沪、在沪外籍人士提供政策信息、资讯服务和投资、就业、留学、旅游、生活等一站式服务指南;已形成“1+3”的框架结构,即包含一个9语种门户网站以及英文微信公众号、脸谱、X等三个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是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靓丽国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