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绿”出圈 田园织梦

借“绿”出圈 田园织梦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11-05 14: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5年前,大学毕业后,我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走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在浙江湖州吴兴区妙西镇石山村开了一家农副产品商行。后来,我又在村里建起了桑农生态园、“村咖”,帮助乡亲们借“绿”出圈,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所在的石山村迎来了发展良机。村里的道路变宽了,旅游景点增多了,来体验乡村游乐趣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年初,我在村里开了一家“村咖”。这家“村咖”位置优越,处于游客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在“村咖”的装修设计上,我采用了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国潮风格。除了销售咖啡之外,我还上架了以村里出产的绿茶、葡萄、蜜橘等为原材料的中式茶饮。在“村咖”的墙壁上,我张贴了多款设计新颖的农产品海报,并向进店的游客热情推介村里的大米、竹笋等优质农产品。

石山村地处山区,生态环境好,好山好水孕育了大米、竹笋、茶叶、土鸡等绿色农产品。但是,过去,因为只靠口口相传搞销售,农产品经常遭遇滞销难题,村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如何为村里的农产品插上网络翅膀,让更多人知道呢?不久前,我邀请专业摄影师走进桑农生态园,拍摄了一组农产品推介“大片”,以青山绿水为最美背景,让村里的果农、茶农出镜,向网友述说山村农产品背后的故事,为丰收季农产品销售“造势”。在葡萄销售季,我及时在网上发布葡萄销售信息,联系知名电商平台,为乡亲们广开销路,还邀请本地的直播带货达人到葡萄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通过“云“上促销,让果农的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图为徐培英在桑农生态园内帮助农户采摘葡萄。

为了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产品销售,我将桑农生态园的1140亩土地“化整为零”,以土地承包的形式,与村民共同打造“幸福小农场”。如今,村里的20多名年轻人成了“农场主”。在蔬菜、水果种植的基础上,这些年轻人积极拓展经营渠道,依托周边溪水、竹林等自然资源,引进了房车露营基地、垂钓基地等新型产业。日益增多的钓鱼爱好者、露营客,让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也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

图为徐培英在桑农生态园蔬菜大棚内帮助农户采摘茼蒿。

金秋时节,我和这些“农场主”一起承办了多场企业团建、亲子旅游活动,为企业员工定制“蔬果礼包”,开通“幸福食尚”在线小程序,让村民们的好收成有了新归宿。今年以来,通过这样的“花样营销”,我的店铺的助农商品销量不断增长,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徐一凌、张颖)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