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惠民:小秆秸变饲料 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01 16:4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1-01 16: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牛吃的饲料是由我们本地的玉米和玉米秸秆加工而成的。”10月26日,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福财肉牛养殖合作社,社员吴永辉边熟练地给牛投喂饲料边说,“以往这些让村民头疼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如今变成饲料,还可以帮助增收。”

随着秋收工作进入尾期,玉米秸秆处理,一直是丰收后的大问题。惠民县何坊街道该街道地处阳信县交界,有养殖肉牛的传统,其中,福财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牛存栏量达1200余头,每天可消耗青贮饲料18吨。

一方面是缺少渠道收集秸秆变为饲料,另一方面是秸秆堆积产生的污染。何坊街道积极转变观念思路、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依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养殖”资源利用种养循环模式,实现秸秆由“草变饲料”多样化的综合利用,并且开展青贮饲料全环节社会化服务。

“在政府的协调下,我们合作社建设了容量6000吨左右的饲料加工发酵池,以每吨120—150元的价格对村民收割后的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切装、窖藏等工序把秸秆加工成牛的饲料投入再生产。”福财肉牛养殖合作社刘清华介绍说,“基本上一亩地的秸秆能为村民们增加200元的收入。”

通过秸秆加工饲料,刘清华的养牛场可以消耗周边4000多亩地的秸秆。

目前,何坊街道辖区内青贮玉米种植面积2.1万亩,年收贮优质青贮饲料约2万吨。玉米秸秆变废为宝作为牛饲料,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肉牛养殖降本增效,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