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人民检察院:以检察大数据思维赋能刑事法律监督取得实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0-30 10:5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0-30 10: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平舆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为监督撤案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9月,该院运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上的盗窃类犯罪立案监督线索筛查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得到 168条监督盗窃案件撤案线索。检察官进一步核实、反复研判后,发现其中12件为不应立案而立案的线索。这12起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不满16周岁,根据法律规定,对所实施的盗窃行为依法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于是,该院依法启动撤案监督程序,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立案理由通知书》。目前,已监督公安机关撤案8件18人,对4名未成年人终止侦查。

准确使用模型,将法律监督融于检察办案。数字检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研判,能更好地将监督有机融入检察办案中,实现“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各项监督联合发力,全面提升检察监督质效。平舆县人民检察院利用盗窃类犯罪立案监督线索筛查监督模型,对 2021 年以来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受理的盗窃类案件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分析,发现上千条法律监督线索,其中盗窃类监督撤案线索168条。

审慎核对线索,推动法律监督精准化。刑事诉讼中,“挂案”既违反法律规定,又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平舆县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召开研讨会,并经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认为不满16周岁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可对这12起案件启动撤案监督程序。9月28日,向公安机关发出通知书。

立足检察职能,以司法温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未成年人仍处在犯罪边缘,未成年人犯罪再预防工作刻不容缓。平舆县人民检察院将“教育、挽救、感化”方针贯穿法律监督全过程,强化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做好撤案后的家庭教育指导等预防帮教工作,提高未成年人守法意识,防控再犯罪风险,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