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阳谷县第三中学魏军校长以“深耕精研聚实践,踔厉笃行促发展”对阳谷县第三中学综合实践成果案例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解读。
魏军指出,近年来,阳谷县第三中学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实践出真知,特色育人才”为核心办学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兴趣驱动发展,传统融入创新,构建了“校本课程——实践基地——教学活动”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校本创新理念,引领实践之路
紧扣新课标,立足新教材,阳谷三中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如《雕刻里的时光剪影》等四门非遗文化方面的课程,《跨学科融合创新项目设计与制作》等六门科创融合课程,《星火之源·初心之路》等红色教育课程,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以及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构建实践基地,培育时代新人
该校始终坚持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搭建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成立国画、剪纸、阳谷木版年画和人工智能等校内四大社团活动室,由专任教师指导,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同时,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阳谷三中先后与聊城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两所高校、青岛实验高中、南阳一中、聊城三中等八所中小学结对,与阳谷状元红、鲁庄造纸等四个非遗保护单位共建联合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广阔平台。
激活兴趣潜能,成就全面发展
在新的征程中,三中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兴趣为本、全面发展为理念,面向各类学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定期开展“笔绘自然之趣”的国画写生活动,后期让学生由兴趣迈向特长,由专任教师培育美术特长生,助力数以千计的优秀学生考入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宁波大学等双一流重点大学。
开展“创启之光”人工智能科创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荣获省部级奖项百余项,通过综合评价助力数百名学生升入哈工大(威海)、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重点大学。
数年来,充分挖掘阳谷本地非遗文化资源,让学生体验剪纸、鲁庄造纸以及木雕雕刻、年画印制非遗传习活动,领略非遗手艺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造纸方面,与齐鲁工业大学轻工学部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结对共建,共同培育人才;在阳谷木雕方面,现已有1名学生成为非遗传承人。
学校还立足阳谷当地实际,举办“赤焰青春·红色传承”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前往鲁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考察和研学,举行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开拓师资队伍建设,力推教育成果绽放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课程培训与学术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和发展空间。聘请行业专家山东大学李湘军教授、齐鲁工业大学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王晓丽教授、南阳一中李鹏岚老师、艺术家王传成老师等作为兼职教师,丰富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并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研究,设立专项课题基金,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市学科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搭建成果交流与推广平台,让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得以广泛传播,促进全县学生综合实践核心素养的发展。该校先后到阳谷实验中学等多所中小学介绍综合实践学科特色育人模式,承办聊城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教学研讨会,与阳谷县第二中学、聊城市伏城爱迪高级中学、临清市实验中学举行特色学科基地共建仪式,且就该校综合实践学科基地建设开展情况,进行了推广、交流。力推教育成果绽放,让教育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推进特色高中综合实践工作建设,为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让特色高中教育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图片/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