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0日湘潭讯 10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202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等机关单位,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400余名代表汇聚湘潭大学,围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讨,为顺利出台一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法典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工作已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生态环境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文件,肩负着以法治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该法典的编纂,将扭转我国当前由《环境保护法》以及众多自然资源、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单行法构成的分散立法格局,显著提升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是构建中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洪祥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在服务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服务生态文明法治实践,不断开创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研究和实践新局面。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表示,从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至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进入了立法程序的新阶段,对于每一个环境法学者、实务工作者而言,是一个非常激动的事情。希望环境法学界的每一位学者,不仅要做法典的见证者,也要成为法典的建设者,大家携手为这部法典高质量出台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法典编纂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之一,围绕编纂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务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初步研究意见和司法解释。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与各位学者专家一道,全力配合立法工作,为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生态环境法典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苗生明指出,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坚持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和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为牵引,持续深化检察公益诉讼的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于会文对编纂法典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充分吸纳现行生态环境立法成果,实现有序衔接;二是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行政管理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三是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成就,妥善地查漏补缺,同时要保持法典的开放性,为未来研究制定新兴领域单行法留出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主委潘碧灵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特别是提出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次年会聚焦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将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让法学理论研究走进决策、走进实践,成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和法治中国的强大动力。
研讨会上,近100位专家学者在分会场上发言。与会专家还向大会提交了近20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从生态环境法典的基础理论、总则编、污染控制编、自然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生态环境责任编等方面,对法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阐释。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湘潭大学共同主办,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承办。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何纯 邹硕|肖峰 王成奇 湛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