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与代表:纳雍不缺“范”

民意与代表:纳雍不缺“范”

来源:多彩贵州网 2024-10-11 16: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19年,地处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纳雍县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县2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既连接着党委政府,也紧密联系着百万人民群众。他们代民表决、发言、履职,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人大代表这座桥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各类事务,“人民当家作主”的感受更加具体、真实。

陶营村樱桃产业园。张晓勇 摄

陶营·肖军·樱桃+

陶营村的玛瑙红樱桃在经历了一个开花、结果的季节后逐渐退去了绿色的外衣,开始为下一季蓄积能量。这株扎根陶营、历经20多年成长的樱桃树,已经为这个村庄赢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美誉。

肖军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全体会议(受访者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肖军见证了陶营村的巨变。随着“樱桃+”产业的日渐成熟,肖军的工作也愈加繁忙。这段时间,他正忙于推动樱桃特色产业的升级,带领村民打造烙锅城、咖啡厅,并策划长达14公里的漂流项目,为游客来年赏花、尝果、漂流提供更完善的体验。

陶营村的变革始于一株变异樱桃。1996年春末,一株樱桃在陶营砖瓦窑后方长出了与众不同的果实。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徐富军发现了它,并精心培育,最终繁育出全国独有的“玛瑙红樱桃”。

在徐富军的引领下,村委会积极推动农户种植樱桃。2013年,肖军担任陶营村委副主任,他动员村民大面积种植玛瑙红樱桃,樱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4821.69亩,逐渐替代了原本遍布的砖瓦窑。

肖军(右)察看樱桃长势。周啟刚 摄

随后,肖军接任村支书,继续推动村庄发展。陶营村通过党员会、代表会和群众会的讨论一致决定,发展“樱桃+”产业。如今,村里建成了450米轨道观光系统,改造了七星池的山体、水景和步道,新建了儿童乐园、停车场、烧烤区及“陶营号”高铁餐车等设施,提升了游客体验。

“陶野民宿”的30个星空屋自建成以来一房难求,陶营村的“樱桃+”农旅融合产业初步显现活力。现今,陶营村每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00元,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坪箐·谭正义·高山茶

九月的坪箐村,炎热未退,寒意却已悄然爬上神箐大山的山顶。尽管一些植物因寒冷枯萎,但纳雍县人大代表谭正义种植的茶叶仍旧苍翠挺拔。

纳雍县鬃岭镇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张晓勇 摄

谭正义,曾是一名煤老板,2009年,他决定将产业从地下转向地上,在家乡的坪箐村和小屯村之间的神箐山上流转荒山,开始种植茶叶。为了开垦荒山,他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从山顶到山脚开辟出层层梯田。

“一直有改变家乡的愿望。种茶,不仅是绿色产业,而且还可以带动百姓就业,当然,种茶,也是神箐大山对产业的唯一选择。”谭正义购买挖掘机,从山顶一直挖到山脚,整整挖了三年,才开垦出等高线一般的层层梯土。

谭正义在摊晾茶青。张晓勇 摄

听说他要在海拔2300米的山上种茶,质疑声随即扑面而来:“不可能。”

面对质疑声,谭正义不为所动,持续尝试种茶。经过多次失败和反复实验,2015年他终于成功用营养袋育苗法在海拔2300米的高山上种活了茶叶,并发展到如今的6900亩。

在这片高山茶园,低温条件让茶叶生长缓慢,蓄积了更多的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成为消费者青睐的高品质茶。谭正义还在山下建了养猪场,用猪粪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沼液则作为有机肥料浇灌茶园,践行着“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

如今,这座茶园被评为“中国最美茶园”,常年雇佣200名当地农民,其中不少人通过学习技术后创办了自己的合作社,推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磋窝·高海·公路升级

化磋窝村通往县城的主干道自上世纪80年代建成以来,一直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这条路坡陡、弯急、路窄、雾多,常常会发生会车困难、车辆掉入边沟等危险情况,村民对此深有体会。尤其是村里12个村民小组的640户人家,出行全都依赖这条狭窄的道路。

高海察看黄柏长势。张晓勇 摄

县人大代表高海早年经商,脑子灵活,常被村民们信任,大家认为他与“上面”有沟通渠道,于是找他反映扩宽道路的需求。高海了解情况后,立刻向村支两委反映村民的诉求,村支两委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和代表会,讨论如何拓宽这条道路。经过商议,村里决定通过人大代表建议的形式将扩路请求上报。

在高海的推动下,村里终于争取到了50万元市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但资金只够用于材料费用,施工劳动力需要村民自己解决。高海召集村民,号召大家一起出工投劳,大家积极响应,村民们齐心协力每天都有上百人参与施工。那些挖掘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全由村民用手工补充完成。

为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村支两委成立了监督小组,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公开使用明细,做到全程透明,向村民们交代清楚。

经过多方努力,化磋窝村的8公里通村公路终于拓宽了2米,村民们开车去县城只需要十几分钟。道路的拓宽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也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海(右)察看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资金公路拓宽项目。张晓勇 摄

化磋窝村大多是高山和碎片化的土地,因劳动力外出,许多土地逐渐撂荒。高海曾经从事药材生意,熟悉药材的种植和销售,他与村民们商议,决定利用撂荒地种植黄柏。村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将土地流转给高海种植,获得一次性流转费;要么入股合作,按三七比例分成,不论丰年或歉年,按实际收益分配。

建成后的化磋窝村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公路硬化项目。张晓勇 摄

2015年,村里2000亩撂荒地种上了黄柏。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如今黄柏已经成林,村民们看着长势喜人的林木,心里满是希望。这片黄柏林的估价已经达到5000万元,黄柏的成功种植不仅让荒山重新焕发生机,也让高海决定给流转土地的村民增加10%的分成,使他们也分享到产业发展的成果。

采访札记

近年来,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创新“三步三会三公开”工作机制——即下好事前协商、事中监督、事后评估“三步棋”,开好党员会、代表会、群众会“三个会”,做好决定决议、重点节点、成效成果“三公开”。同时,纳雍县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毅,率先创设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补齐人大代表发现的短板弱项。如今,纳雍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共计实施项目381个,涉及资金4284万元,推动一批党委关心、代表关注、群众急需的民生实事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提升了建议办理的质量。

通过人大代表这座桥梁,纳雍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各类事务的协商、决策、执行、监督、评估、共享等环节,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