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大融合”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0-11 11: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襄阳市樊城区教育系统以“大融合”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工作,通过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丰富交流交融等形式,各民族学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也是襄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全面统筹,融入常态化目标体系

走进襄阳市实验幼儿园,孩子们正身着民族服装欢快地练习着民族舞蹈,班级里师生在一起练习民族鼓的演奏方法,民族团结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几年,樊城区以“筑牢红色堡垒、争做红烛先锋、培育红心少年”为主要内容的“三红校园”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该区以此为载体,将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融入党建工作、融入阵地建设、融入目标考核、融入教学教研……民族团结进步元素不断拓展、活动有声有色。

为了让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樊城区还结合区域、学校实情,选定了辖区17所中小学牵头组建民族团结共建责任区,组织全区93所中小学、幼儿园加入,通过每周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活动、每月编发一期交流简报、每学期组织一次集中汇报、每年开展一次考核评比,推动形成“办民族团结优质教育”新格局。

如今,走进樊城区各个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宣传栏、黑板报、随处可见,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百花齐放,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真正进教室、入课堂,学校已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

全程育人,融入多元化实践教学

刷上颜料、用工具拓印图案,一张张福字、一只只可爱的生肖就制作完成。在樊城区竹条实验中学,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孩子们齐聚一堂,在拓印制作体验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传统民族艺术,更在润物细无声中对民族团结有了更多的认识。

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合进学生成长的全周期,樊城区坚持采取渗透式教育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材编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课堂,逐步构建起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樊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不断充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全区学校互学互鉴。

在“读书节”中宣传民族政策、学习民族知识,在“艺术节”中展示民族风采、融合民族魅力,在“体育节”中渗透民族共同体理念、增强民族认同,在“科技节”中感受民族伟力、蓄力民族腾飞……除构建课程体系外,樊城区引导辖区学校、幼儿园构建氛围营造、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立体框架。

“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打心底里认同‘中华民族是一家’,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大家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樊城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光伟介绍,如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正结下硕果: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成立民族乐器社团、米公小学师生将“画民族团结、书共同进步”作为必修课、樊城区职教中心学校开展民族舞竞赛……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创设了底色、厚植了底蕴。

全员互动,融入各民族交往交流

近日,襄阳市樊城区党政代表团赴西藏琼结县考察交流,开展对口援藏工作。期间,代表团先后来到琼结县中学、琼结镇实验小学、强钦小学等学校,就学校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观摩,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自成立联校后,襄阳市三十五中学选派优秀的教学管理干部到我校交流任教,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得以大幅、快速提升。”琼结县中学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樊城区教育系统在对口援藏、援疆工作中,逐渐夯实教育结对共建的基本骨架,通过鼓励本地学校与西藏琼结县、新疆精河县两地区学校进行“手拉手”结对帮扶,为帮扶学校提供党建文化建设、学科团队打造、教研备课、教师队伍建设、班主任技能培养、教师课题研究等多项“定制式”精准帮扶活动,以实现帮助被帮扶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近三年来,樊城区已有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新疆、西藏等地学校、幼儿园建立了联系,2名援藏、援疆教师前往援助校支教,地区间共开展师生研学、交流互动200余次。

樊城区内的随迁的少数民族学生也逐年增多。为此,樊城区教育局积极协调解决辖区常住和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按照“就近、免试”入学原则,针对性施策。目前,樊城义务教育阶段共接纳少数民族学生902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150多人。

同时,樊城区要求各学校注重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跟踪服务,通过定期进行家访,听取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建议,组织学生采用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适应环境、融入集体,确保每一位少数民族群众子女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教育是手段,团结是目的,民族团结进步只有深度融合,久久为功,才能在校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师生心中永远绽放。”齐光伟说。(图片/付晓方 聂志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