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庙”趣横生——2024年(甲辰龙年)通济堰庙会在古堰画乡(堰头村)隆重举行。
非遗赋彩,献礼国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诞辰之际,精彩的非遗民俗与景区、旅游巧妙融合,努力建设“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擦亮“通济堰水韵文化”标识,让非遗传承焕新“破圈”,打造独具特色的通济堰民俗文化品牌,积极践行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通济堰,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水利工程,是世界首座拱形大坝、首批世界灌溉遗产名录、首部农田水利法规,它见证了丽水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而庙会,作为传承与弘扬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更是以“颂先贤、庆丰收”为主题,将感恩与祈福融入其中,展现了莲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除了传统的祭拜仪式,庙会现场还融入了各式各样的民俗遗产,让老少皆宜的创意表演成为亮点。近十支民俗队伍参与了民俗踩街、处州乱弹、布龙、荷船等非遗民俗的精湛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庙会现场设置了“妙俗·沉浸式民俗展演、妙集·通济集、妙游·游园旅拍、妙记·水韵文化展”等丰富内容,给大家带来“庙”趣横生、非同一般的文化体验。这既是一场传承非遗文化、展示民俗风采的盛会,也是一次丰富文化供给、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的探索。
千余年来,通济堰以其源远流长的博大脉系孕育出古老灿烂的处州文明,形成了特有的习俗、习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庙会现场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和传承。
本次庙会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们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了“通济堰水韵”文化标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不仅展示了莲都区的文化底蕴与魅力,更彰显了莲都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决心与成果。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莲都区将继续秉持“保护性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文化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通讯员:莲都区文化馆 吴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