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季,让青岛学子们期待的不仅有与老师同学相聚的喜悦,更有仪式感满满的“开学第一餐”。今年秋季学期,各所学校就纷纷推出了以“扬帆启航”“学业进步”“崭露头角”等美好寓意为主题的开学第一餐,为孩子们送去新学期的美好期许。
仪式感满满的开学第一餐背后,是青岛中小学对于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保障“每一餐”的品质,青岛市教育局于2024年初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校长配餐(食堂)管理十条措施》,从责任落实、制度建设、流程控制、人员管理等方面,阐明校长在配餐(食堂)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各所学校迅速响应管理新规,多措并举护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守护学生美好“食”光。
规范科学管理,让学生吃上安心饭
食以安为先。让学生吃得安心是校园食堂管理的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青岛富源路小学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学校食堂管理当中。食堂工作人员每天使用农药残留检测仪,精准检测农药残留数值;食堂加装反渗透净水机,对水质进行过滤、除菌提高用水质量;自主研发设计“污水环保处理系统”,实现水油分离深度处理;安装全覆盖新风系统,高效空气净化;购置自动擦地机,随时对地面进行清理;配备智能除湿机,让食品原料保持干燥;安装智能音响系统,让就餐环境倍感温馨。这些科技技术的加入,大大提高食堂管理效率,提升用餐品质。
作为山东省营养健康食堂,青岛桦川路小学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作为学校食堂管理的重要保障。学校设立专职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负责每天对所进食材进行验收,按要求严格查验索证索票,确保当天食材新鲜、卫生、安全。学校食堂落实明厨亮灶,食堂各操作间都实现监控全覆盖,并和市场监管局联网,让孩子吃得放心,让家长安心。
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对食堂进行清单式管理,强化隐患排查,形成日检查记录、周治理报告、月调度会议纪要,并做好食堂财务、陪餐记录等,为师生在校安全营养就餐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营养膳食,让学生吃出幸福感
上午十点,走进青岛第五十中学餐厅后厨,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午餐。看到,午餐不仅有新鲜蔬菜搭配各类肉制品,也有紫米馒头、香酥饼、发糕等特色面食,品种十分丰富。工作人员介绍,青岛第五十中学致力于打造小而精的食堂管理,每一餐都会进行合理膳食搭配,让学生品尝到味道鲜美、口感丰富的菜肴。
让学生不仅吃饱、更能吃好,是青岛中小学食堂的共同追求。打开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的一周菜谱,可以看到,学校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做到每一餐都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比如一餐中会有红烧鸡腿,搭配清炒时蔬,再加上一碗糙米饭,让学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摄取到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此外,各所学校还严格落实陪餐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学校领导陪餐,每周邀请家长代表到校陪餐,共护舌尖上的安全。“校长,我最爱吃学校的午餐了!”在青岛明德小学,每到午餐时间,学生们都抢着和校长袁云坐一桌,争着跟袁校长说说话。据了解,袁云每天都会在这里陪着孩子们共进午餐。陪餐过程中,她除了关注食品安全,更将“减油、减盐、减糖”的健康饮食理念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食育助力教育,小食堂藏着大课堂
青岛校园食堂里还藏着育人大课堂。近年来,各所学校用好食堂这一育人阵地,积极探索食育文化特色发展,创立食育文化品牌,打造食育课程体系。
青岛同安路小学深耕海洋教育文脉,打造“海尚行”食育品牌,建设“海游荟”沉浸式海洋主题餐厅,师生共同制作营养膳食宝塔。“学校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实践等形式,让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在‘海游荟’也生成了课堂。”校长孙军介绍,在这里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学会厉行节俭;分享美食小妙招,开展食育文化宣讲,确立“学生营养健康实践研究” 项目式主题学习,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2024年,青岛同安路小学被评为“山东省星级食堂”。
同样获评“山东省星级食堂”的青岛辽源路小学也在食育文化品牌建设上下足功夫。学校全面打造具有辽源特色食育品牌——“源”味坊,以“源味+”赋能食育,形成了涵盖食物营养、饮食习惯、饮食礼仪文化、饮食健康等多个方面的“食论”“食礼”“食趣”食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讲卫生、知礼仪、明公德、善思考、爱劳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品质,使食堂成为了学校育人的第二课堂。
青岛市北实验初中则将劳动课程与食育课程相融合,每到传统节日,学生们纷纷化身小厨师,与老师家长一起动手制作美食。中秋节时,师生制作美味的月饼;端午节时,师生共同体验包粽子;冬至时,师生家长一起包饺子……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秋佳节,青岛市北实验初中学生体验做月饼。
青岛同安路小学学生享用营养美味的午餐。(图片由叶晨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