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考古新成果发布

红山文化考古新成果发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9-24 09:36
2024-09-24 09: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赤峰9月22日电  (记者赵晓霞)22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最新考古成果发布。

元宝山积石冢是一处集墓葬建筑与祭祀建筑于一体的红山文化遗存,也是目前所知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处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红山文化晚期建筑遗存。其中,M15出土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

研究人员表示,元宝山积石冢的发掘,显示出与河套地区的石城建筑、藏玉于墙的文化传承。此外,元宝山积石冢坛冢合一的建筑本体,冢内积坛内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大量形制不一的无底筒形器、玉石器、彩陶器、蚌贝器物等,对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形态、组织管理、人地关系、玉器加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同步开展古环境研究、大范围地形图航测、碳十四测年、碳氮同位素分析、陶器相关检测、积石冢的建筑复原及营建顺序的制作等工作。最新的测年数据表明,该遗存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100年至5000年。

据悉,红山文化是辽西,乃至东北地区遗址数量最多、发现与发掘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化进程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自1954年尹达先生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