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卸车、上料、浇水、封窗……又到双孢菇种植季。9月12日,在河南南阳西峡县双龙镇后湖村双孢菇产业帮扶车间里,30多个菇农忙个不停。
“正上基质,还要经保湿和发热灭菌,双孢菇生长的温床算是培植成了。”发话的袁新恒,50来岁,中等身材,是后湖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帮扶车间负责人。
“村里请有技术员指导,但还是不放心,天天来看看,我觉得心里踏实。”
双孢菇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欧美国家百姓青睐。每年八九月份种植,十二月份就开始出菇,次年五六月份结束,一个生长周期大约9个月。
2019年,后湖村借助“顺西合作”项目资金420万,发展双孢菇产业,先后经过平整31亩废石料场地建起菇棚、外聘福建技术人才、鼓励农户入驻种植,车间提供资金支持和销售服务等举措,产业才稳步发展起来,群众也尝到了“钱袋子”鼓起的甜头。
双孢菇成了后湖村的富民产业。目前,全村共有菇棚33个,覆盖18个种植户、110余名劳动力,年产双孢菇3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净利润600余万元。
据了解,后湖村已培育出自己的“土专家”,并成功研发出基质自发热技术,实现免蒸灭菌,既节省成本,又减轻人力。
产业兴旺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23年,后湖村又争取到财政衔接资金70万元,建成拌料场等,年获租赁费3万元;今年又利用村内高速搅拌站废弃厂房,招商入驻,生产双孢菇罐头罐体,年获厂房租金20万元。
“双孢菇一项给村集体经济创收接近50万。”袁新恒略显兴奋的说,“30余名贫困劳动力长期参与务工,人均收益在2万元左右。”
谈起初衷,袁新恒打开了话匣子:“一是当地群众都有二三十年的香菇种植经历,种植双孢菇有自信、有底气;二是双龙镇有全国知名的食用菌交易市场,双孢菇卖价有稳定优势;三是“松林菇业”加工企业建在村头,订单收购,实现了双孢菇产业链的延伸;四是村里幸福小区住着易地搬迁群众,用工不用发愁。”
下一步,后湖村将推动双孢菇扩规种植,推进稳产高产技术研发,助力鲜菇进入一线城市商超,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图片/李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