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助学贷款群聊发起屏幕共享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提示

关于利用助学贷款群聊发起屏幕共享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提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4 16: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开学的铃声已经响起,一些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会申请助学贷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诈骗分子开始蠢蠢欲动,“变着花样”对学生实施诈骗,致使学生不但申请不到助学贷款,而且会造成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损失、信息泄露,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相关知识,规避助学贷款诈骗风险。

一、什么是“利用助学贷款群聊发起屏幕共享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银行对于需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可通过手机银行线上办理助学贷款编号绑定业务,用于后续贷款接收及缴纳学费。部分不法分子对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绑定流程十分熟悉,以沟通、咨询业务为由获取客户信任,通过群聊发起屏幕共享获取客户信息从而实施电信诈骗。

二、风险提示

(一)警惕冒充官方身份:诈骗分子常冒充学校、银行或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学生对这些机构的信任进行诈骗。接到此类电话、短信或邮件时,务必保持冷静,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

(二)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是个人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勿轻易透露给任何人。学校或正规机构在办理业务时,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索要此类信息。

(三)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诈骗行为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

(四)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能够提供实时的诈骗预警和举报功能,帮助学生及时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建议广大学生下载并注册该APP,以便在遭遇诈骗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