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技艺焕新彩

千年技艺焕新彩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4-09-03 20: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合作社纺织车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隋艳霞):在雪域高原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传承着一种已有千年历史的民族手工技艺—亚德细褐纺织手工艺,从赞布时期(早在唐朝)至今代代相传。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一高原纺织技艺通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也拓宽了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渠道。

亚德细褐精布制作的藏族服装

亚德细褐原材料甄选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原绵羊羊毛,通过人工去杂、漂洗、弹选、碾压、穿织成布,再以植物染料浸泡,布匹绵滑、舒软、透气、保暖、不褪色。相传文成公主入藏后曾叹其纺织技术精湛、选材佳优、制作精巧,特命名为“亚德细褐精布”。噶举派兴盛时期,群众用其制作袈裟赠予高僧大德,深受喜爱,特称其为“亚德细褐服饰”。至此,亚德细褐精布与服饰成为享誉全区的高档布料和服饰,为上流社会达官贵人、商贾名流所珍爱。

为了让这一流传千年的民族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弘扬,2013年,仁布县康雄乡组织贫困群众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成立了仁布县康雄乡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亚德细褐编织技术非遗传承人南木珍担任理事长。

南木珍(左)和母亲在生产车间

南木珍是当地有名的编织能手,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对编织有着浓厚兴趣,曾用13年时间系统学习了细褐编织技术。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南木珍办起了技术培训班,无私地将技术传授给身边的姐妹们,带动周边乡镇群众共同参与,仅2023年就为200多名妇女提供了不离乡不离土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合作社紧抓国家实施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全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传承传统技术的同时,还汲取百家之长,结合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赋予亚德细褐精布新的生命。比如在色彩上,亚德细褐精布以前多为黑褐色和红色,现在则推出多种植物染色产品,以适应年轻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亚德细褐羊毛织品让更多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体验到了传统与流行的完美融合。

【责任编辑:赵双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