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南合作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在京开班

2024年南南合作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在京开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2 1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日电 9月2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国碳中和促进项目(CCNI)、中国—拉美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气候变化投融资培训班在北京正式开班。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夏倩、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刘德华等领导及专家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助理所长周剑主持。来自巴西、泰国、乌干达、埃及、约旦等"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的近3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官员、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2015年11月,中国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为落实相关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应对气候变化各类人才,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清华大学在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项目——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

仪式上,周剑副研究员介绍了与会嘉宾,并表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在北京举行,各方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商合作。值此之际,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的召开,将助力中国与"带路"国家的科技交流与气候合作不断深入,推动各方可再生能源创新、绿色能源建设和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夏倩副处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持续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截至目前,我们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2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等方式,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能力建设培训方面,累计在华举办62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4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希望大家可以利用本次培训机会学习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和经验,在本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刘德华主任介绍了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并表示气候变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本次研讨班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培训内容涵盖应对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气候投融资、"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绿色投融资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内容,希望各位学员能从中受到启发。

泰国气候变化与环境部的Wissarut Muangpluem、乌干达能源矿产发展部的Samuel Akiki Babito、约旦农业部的Zeyad Abdallah Dheif Allah Abuagoulah作为学员代表进行了发言。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周玲玲对研讨班的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研讨班主要通过与气候变化主要国际机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学员更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政策、措施、行动和成就,提升发展中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提升气候融资等领域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我国与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与有关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期培训班为期两周,以北京+无锡"双基地"形式进行,课程设置主要包括PACTE,政策(P)+国内行动(A)+碳定价(C)+技术(T)+国际经验(E)五大模块,总体上就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国低碳发展政策和行动、中国低碳试点探索、中国能源转型路径、低碳技术应用、国际技术转移合作、碳定价机制、气候融资等内容开展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和座谈交流,并安排特色专业领域课程,组织成功案例教学、文化体验交流等,同时安排企业调研、项目考察,组织企业对接、交流研讨等活动,帮助来华学员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和成效,节能低碳产业发展情况。同时安排中国国情介绍、历史文化体验等课程,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发展成就和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