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处处石榴红,籽籽同心爱中华。作为2024年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石榴红”专项活动的入选团队,7月,江苏大学材料学院“‘云’端携手,筑梦边疆”实践团队联合共青团绿春县委员会走进绿春县大兴小学,通过开展皮影戏表演和漆扇制作等美育实践活动,激发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和美育素养。
“双手对舞千古事,一帘灯影藏春秋。”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门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手法。实践团队通过生动有趣的皮影戏展示,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一流传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团队成员们精心准备了《嫦娥奔月》这一经典故事的皮影表演,通过灯光、幕布和手工制作的皮影人物,生动展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随后,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及其制作工艺,自己动手,上演了“一出出好戏”。
图为实践团成员表演皮影戏《嫦娥奔月》
“漆油自行漂流纹,心境平丰作遗云”,漆扇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同沉浸在漆扇制作的艺术世界中,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漆扇的历史渊源,还亲手体验了制作过程,他们认真选择颜色,细心勾勒线条,最终每个人都完成了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通过亲手制作漆扇,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实践团成员陆书童说。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共同展示漆扇作品
此次江苏大学材料学院“‘云’端携手,筑梦边疆”实践团队带来的美育实践活动,不仅为绿春县大兴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提升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图片由刘泽宇、陆书童、刘昕熠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