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奏响区域协调发展新乐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21 14: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8-21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迈上新征程,重庆、四川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央视网)

川渝地区,自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川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西南大地,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基石。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如巨龙般蜿蜒伸展,让成渝两地紧密相连。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进一步缩短了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极大促进了重庆与成都之间的人员流动和资源配置。川渝两地的物流运输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朝游都江堰,夕逛观音桥,高铁的快速连接,使得两地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着双城旅游业的繁荣发展。1小时便利通勤,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川渝地区,为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优势产业协作互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两地产业互补性强,重庆的制造业基础雄厚,四川则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独具优势。双城通过加强产业协作,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了优势产业链,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提升了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两地的企业合作日益紧密,共同研发了新技术,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升级,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让许多川渝地区的年轻人有了更多在家乡发展的机会,不必再远离家乡去谋求职业。

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是区域绿色发展的核心点。川渝共同守护着巴山蜀水,在生态保护方面两地实行联防联控,协同推进流域生态治理,让绿水青山成为区域发展的最美底色。例如,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两地协同作战,提高治理效果,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智能电网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曾经饱受污染困扰的一些川渝乡村,如今通过生态治理,发展起了生态旅游,当地村民纷纷开办农家乐,收入大幅增加,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更是两地人民的共同期盼。双核联动,聚力前行,让我们期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树立典范,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奏响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壮丽乐章!(韩健、陈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