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7月20日,为了推广广大为了提升广大村民的普通话水平,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一场充满热情与关怀的推普活动在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檀东邵村以及王东绍村展开。本次活动旨在打破语言障碍,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
活动当天,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普’润乡村 ‘语’桥筑梦”推普实践团迎着朝阳,踏入了村庄的阡陌小径。他们怀揣着使命与热情,准备与村民们进行一场深度的语言交流。
志愿者助村民改发音
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部分村民由于长期习惯使用方言,在普通话的发音和表达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情况,志愿者们耐心地为村民们进行示范和纠正,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和常用词汇。
他们首先认真倾听村民的发音,仔细辨别其中存在的问题。随后,志愿者们通过清晰的口型示范,让村民能够直观地看到正确的发音方式。不仅如此,志愿者们还鼓励村民大胆模仿,多次练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村民学习普通话发音的信心。
多方位助力推普宣传
同时,志愿者们还向村民们发放了精心制作的推普宣传资料,内容涵盖了普通话的基础知识、日常用语以及普通话在就业、教育、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重要性。村民们纷纷表示,这些资料非常实用,对他们学习普通话有很大的帮助。
在数字化时代,网页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为了推广普通话,提高大众的语言规范意识,我们还向当地村民推荐了普通话网站。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网站的使用方法、涵盖内容。
深入调查村民普通话掌握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普通话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情况以及村民对推普活动的需求和看法,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民填写推普调查问卷小活动在乡村展开。
在开展此活动前,志愿者们打印了近百份调查问卷在走访过程中邀请村民填写。
调查问卷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村民日常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使用场景、学习普通话的意愿和困难,以及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等。
由于被调查者的年龄层不一致,受教育程度也不一致,因此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于协助村民填写问卷的工作。他们热情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解释问卷内容。遇到不识字的村民,志愿者们会仔细询问其想法并代为填写。
此次推普活动的成功举办,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普通话的声音在每一个角落响起,为促进社会交流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图片由汪文丽、张雨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