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疏源浚流 生生不息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疏源浚流 生生不息

来源:央视网 2024-08-14 15: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联播+ 天地之中,八方辐辏。

地处中原大地的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夏文明也由此辐射到中国四方,传播至世界各地。

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考古工作。他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在何以中国的追问中,二里头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2018年5月举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指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夏朝作为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发现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正是夏朝的都城遗存,在考古学界,也被学者誉为“最早的中国”。

自1959年发现以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总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米,出土了数万件文物。无论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还是最早的宫室建筑群和宫城,又或是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二里头遗址之于“何以中国”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要求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2019年10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如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与展示基地。

2020年6月,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宣传和夏文化的研究等作出重要批示。

2022年5月,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2023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专门提到“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2023年3月,二里头遗址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第二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在博物馆展出。

如今,从“中国龙”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不断结合二里头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对馆内基本陈列、展陈设施等进行持续优化,呈现出早期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接待观众超过500万人次,“早期中国系列展览”已成为夏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研究、展示、传播的主阵地。

…………

正如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所说:“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鲁杨

视   觉丨及玥

校   对丨李珊珊 孙洁 宋春燕 李英卓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