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是派出所的一面旗帜,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公安形象。自199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周家坝派出所辅警何勇扎根基层25年,热心接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今年上半年,他更是以突出的表现,接连收到三面锦旗。他究竟做了啥,获得群众“扎堆”点赞,让我们来看看这三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找回消失了40年的户口
“警察同志,能帮我办个户口不?我现在既没户口本,也没身份证,日常生活太不方便!”去年年底,一名年约六旬的老婆婆来到派出所户籍窗口求助。据了解,老人叫涂某,1983年离开万州前往江苏南京生活后,期间40年再未返万。由于这些年间一直务农为生没有外出,没有办理身份证,如今需要看病、登记的情况增多,生活十分不便,这次专门从南京赶回万州,就是想解决这个难题……
了解情况后,何勇一边安慰老人莫要着急,一边着手对群众诉求进行受理。由于老人离家时间久远,经多方查找,方才找到老人曾经居住过的云阳官塘、老沙河映水村的老居民。之后何勇与民警一道,通过电话或实地走访调查,详细了解当年实际情况,全面核实老人身份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周的细致走访、排查、确认,何勇终于对涂婆婆的身份信息有了全面了解。紧接着,在所有相关证明及佐证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为老人办理了恢复户口业务,并为她办理了二代居民身份证。至此,困扰涂婆婆多年的“心结”今朝终于得到了化解。
来自千里之外的感谢
今年4月,在北京上班的向某打电话向周家坝派出所户籍室求助,想找回自己遗失多年的档案。
原来,现在的周家坝派出所系原沙河派出所更名而来。沙河派出所管理着原老万县市很多单位及沙河镇居民的户籍档案。向某出生于八十年代,现在在北京某单位上班,因工作需要,他想找到入户的户籍档案。
何勇问清向某的大致情况后,查阅了电脑里面相关的档案资料,但均未找到向某的户籍档案。向某得知后,在电话里面非常着急,并连声叮嘱一定要帮忙找到,因为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帮群众解决难题,何勇再三与向某沟通后,一边向以前在派出所工作的同事打听,一边抽出时间专门去档案室翻阅纸质档案资料。经过几天的接连努力,他终于找到向某的入户档案,顺利寄到了千里之外的向某手中。
“谢谢你们,这么快就帮我办好了!”电话那头,向某激动不已,对派出所窗口热情高效、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赞不绝口。“我知道,你们有纪律,别的什么也不敢收,只有送上一面锦旗表示感谢”,向某专门从北京邮寄了一面锦旗送到派出所。
绿色通道上门服务解民忧
今年5月,周家坝社会福利院有一位新入户生活困难人员杨某需要用到身份证,但因身体原因,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导致其不能正常享受国家相关惠民政策,并由此带来生活上诸多不便。福利院对此事很是着急,杨某本人也陷入无助焦虑中。
“没关系,我们可以上门来办理。”得知情况后,何勇和户籍民警一起为这名特殊群众开通“绿色通道”,于次日利用午休时间,带上移动采集设备,主动上门为杨某办理身份证。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何勇按照证件照的标准,在福利院工作人员配合下耐心地帮助杨某调整神态、角度和坐姿。经多次拍摄,终于采集到一张“符合标准”的身份证照片。接着,何勇又为杨某成功采集指纹,顺利完成了身份证办理程序。
日常工作中,像这样的群众求助还有很多,何勇都积极作为、为民解忧,赢得当事群众一致好评。鲜红的锦旗,映照着藏蓝的警服,绘就夏日暖心“警”色,这既是警民“鱼水情深”的见证,更是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办好关键小事,就是解决群众头等大事。”何勇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地把群众的信任化作实际行动,在一件件实事中坚守为民服务信念!(图片由陈枭君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