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由河南璞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青年古筝演奏家刘欣发起,特邀古筝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焦力教授,蜀音筝乐团、淇水筝团、弦玥筝乐团、莲谣少儿筝团等组织共同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圆满举办了“璞瑶艺术节”音乐活动。
本次艺术节设计了两场内容新颖、趣味横生的专业讲座(公开课)、一场别具特色的“马可波罗游记—带你走进东方音乐的古筝世界”音乐会,吸引了郑州雪艺古筝、春雨古筝、筝筝日上艺术中心、锦乐琴行、筝乐坊,濮阳璞乐琴行、芸溪古筝、艺飞扬艺术中心,济源八音古筝等二十多家机构和众多古筝音乐爱好者参与,场场座无虚席,参与者意犹未尽、收获满满,在炎炎夏季给听众带来美妙的音乐文化之旅。
下午3点,艺术节首先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刘欣带来了《练琴之路不孤单》公开课,邀请了“一十”教学法毕业的优秀老师和几十名学生参加,设计了四场从三级曲目学习到专业院校级的公开课堂,以演奏《丰收锣鼓》、《战台风》、《夜深沉》、《苍歌引》部分精彩曲目为切入,讲解了不同级别古筝曲目学习的方法,共同分享了筝童的艺术学习之路,不但是成功经验的分享,也让听众深深体会到了学琴的坚持和艰辛,以及背后家庭的支持和付出。练琴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音乐的对话,古筝艺术不但培养了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更是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和毅力。古筝演奏家焦力带来了《筝乐演奏中的呼吸》专业讲座,讲座主题以曲目中呼吸的运用为切入点,现场通过学生演奏筝曲《云岭音画》两个片段,讲授了弹奏乐曲慢板、快板以及双手摇指部分时,身体与呼吸配合的协调性,能够使观众准确感觉到乐曲的音乐表达。焦老师风趣幽默、率真质朴的讲座风格感染了听众。焦老师也给现场观众分享了四川音乐学院附中艺术考学和学习的特点,解答了附中学习方面的疑惑。
晚上7点半,古筝专场音乐会准时拉开了帷幕,四川、河南的古筝演奏家同台献艺,跟随700多年前中意文化交流大使马可波罗的旅行足迹,回味了新疆喀什、北京、西安、成都、杭州、开封、泉州、广州当时的城市面貌和风土人情,将当地富有特色的筝乐展示给观众,共同体会和欣赏丰富的东方音乐文化。
本场音乐会共有六首风格迥异、艺术特色鲜明的经典曲目,沿着马可波罗足迹,从1273年进入丝绸之路的明珠一新疆喀什,到1292从泉州经水上丝绸之路回到故乡,逐步展开。首先是一首热情洋溢的古筝重奏曲《沙漠玫瑰》把音乐会氛围和听众情绪渲染起来。
《沙漠玫瑰》是 王丹红作曲,再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苍茫与蛮荒。 黄沙袭古道,大漠卧云烟。驼铃声在风沙中悠悠的荡漾过来,赤足少女踏着脚铃,披着晚霞而来,她的笑声与脚铃合成最迷人的旋律。
《四九城·韵》是吕亮作曲,采用了西皮二黄和曲艺的音乐元素,全景展现了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古色与底韵。快慢结合,仿佛可见“手拿蒲扇的老人,戏院里品茶听戏的票友”迎面而来,整首曲子用艺术的形式还原了老北京诚挚朴素的灵魂。
《出水莲》为客家名曲,此曲旋律清丽、典雅;寓意取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古筝重奏《忆长安》,是周煜国作曲,将长安鼓乐的曲牌音乐与陕西地方音乐巧妙结合,具有浓厚地道的地方风格特色,古筝重奏的完美配合,把秦人质朴爽朗、粗犷豪放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海青拿天鹅》是浙江筝曲的代表作之一,由琵琶传统曲目改编而来,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打 猎时精彩激烈的场景,通过描写海青追捕天鹅的情景,渲染了海青矫健勇猛的形象,反映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剽悍、挚诚的性格。
《川江情》是周成隆作曲,以鲜明、粗犷的川江号子为主题,描绘了川江船工生活,模拟粗犷川江号子,细密连绵、曲折多变的筝音,恰如川江那水势湍急的激流,千浪击石。
《汉江韵》是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也是河南的语言,乔金文作曲。听到这首曲子,就想到了河南人豪迈、稳重、正直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欢欢乐乐忙春耕,意气风发夺丰收的愉快心情。
本次艺术节由河南璞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河南艺术中心、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邀请了来自四川、河南的众多演奏家、艺术机构参与,不顾炎热酷暑纷纷而至的听众济济一堂、满载而归,艺术节取得了圆满成功。“银甲辟弦斜雁柱”,“十二飞鸿上锦筝”,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古筝作为民族乐器,成为了一种华夏文化的载体。本次古筝主题的音乐艺术节,别开生面的展示了不同层级专业艺术公开课堂,生动了呈现了古筝演奏的呼吸方法,实现了古筝专业演奏家、古筝专业院校学生、古筝艺术团体之间的艺术融合。正值中国与意大利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 周年之际,缅怀马可波罗一这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听众惊叹于马可·波罗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一起回味当时的城市面貌和风土人情,欣赏各地风格迥异的东方筝乐文化,共同用艺术来搭建和延续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