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完小,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党员们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基层,针对当地儿童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表达赞美、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等关键领域,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温馨互动、心理绘画的创意表达、心理健康操的活力释放,搭建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传赞美,照亮心田
“在童真的世界里,每一份赞美都是心灵的甘露,滋养着成长的土壤。”团体心理辅导课上,孩子们收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夸夸别人”,大家用便签写下占据他们心中一隅的名字,再添上一个夸奖的形容词。蒋雨馨小朋友悄悄拉住老师的衣角,抿嘴小声请老师再给她一张便签,小声请老师写下老师的名字,然后自己在旁边添上了“最美丽”的形容词,这是孩子们最直白真实的感受,如此单纯稚嫩的心也感动着心时光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分享快乐,绘梦成长
把快乐传递到田间地头,让心与心的碰撞绘出炫彩的花。“心灵彩绘坊”中,孩子们只得到一个“快乐瞬间”的主题,自己直接上手画都有些毫无头绪。孙潇颖看出了大家的为难,于是先主动带头提及自己快乐的事情并邀请大家一起分享,一时间一份份快乐迅速如接力棒般在教室里传播开来,大家都纷纷被同学们的趣事所感染。有了如此铺垫,画起来就顺利多了。尽管画后分享环节孩子们仍然还有些敏感和不自信,但孙潇颖鼓励大家勇敢地迈出分享的一小步,并且夸赞同学们的绘画笔触细腻,分享的瞬间也很动人,这才把大家纠结的心打开。孙潇颖看着孩子们从用零星散落的字词介绍自己的作品,到串联成句,再到汇聚成篇,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孩子们都是小天使,分享的时候快乐的双眼,让我也觉得她们是最美丽的。”孙潇颖在课后仍然有些依依不舍。
舞姿虽稚,乐满晴空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随着充满活力与节奏感的口令响起,同学们仿佛被一股温暖的力量牵引,缓缓舒展身心,轻轻摆动。尽管动作稍显凌乱,但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开心的色彩,仿佛在进行一场只属于他们的奇妙探险。这一刻,心理健康操不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它化作了情感的桥梁,连接着每一个渴望青春和童年。志愿者耿洪雨在一旁被同学们的情绪所感染“心理健康操的这些动作,融合了音乐心理学相关知识,渐进性肌肉放松则像是温柔的抚慰,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向快乐出发》愉快的音乐,激发着正向情绪的涌动,让快乐与安宁成为同学们当下最真实的感受。或许同学们的动作不够标准,但那份由内而外的快乐与自由,却是任何形式的整齐划一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在这里,在贵州松桃,一群人的青春种出了另一群人的童年。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的成功开展,不仅为乡村儿童搭建了心理健康成长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教育学院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心理知识在田间传递,幸福也在童年闪耀,同学们和志愿者一高一低的影子,正是支教最真实最可爱的写照。(图片由赵久辉、宋伟佳、张佳丽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