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智慧——“巧韵匠心”团队:研究榫卯结构数据库与古建筑的智能结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31 17: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为全面保护和传承古建筑,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巧韵匠心”团队以科技为翼,特别是通过构建榫卯结构数据库,为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开辟了全新的路径,赋予了古建筑新的生机和活力。

面对古建筑修缮中资料散佚、技艺失传等问题,“巧韵匠心”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运用榫卯结构数据库与古建筑结合的想法。这一数据库,如同一座数字化的宝库,汇聚了全国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内古建筑中榫卯结构的详尽信息。从结构类型、尺寸规格到连接方式、受力分析,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准记录,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编码体系,将复杂多样的榫卯结构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便于后续的检索、分析和应用。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可视化呈现,让古老的榫卯技艺在数字世界中重获新生。

在古建筑修缮方案设计阶段,“巧韵匠心”项目团队利用榫卯结构数据库中的信息,快速了解古建筑中榫卯结构的原始状态和使用情况,为修缮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修缮需求,选择合适的榫卯结构类型和尺寸,确保修缮后的古建筑在结构上更加稳固和耐用。

榫卯结构数据库的建立,为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效率。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修缮方案的精准度。修缮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快速查找并比对古建筑原有的榫卯结构,确保修缮过程中能够“原汁原味”地复原其风貌。其次,数据库中的设计原理与制作工艺信息,为现代工匠提供了学习传统技艺的便捷途径,有助于培养更多掌握榫卯技艺的人才。最后,数据库还具备数据分析与预测功能,能够通过对大量榫卯结构数据的分析,预测古建筑可能存在的结构隐患,为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团队还通过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榫卯结构数据库实现古建筑的数字化展示,使得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古建筑的魅力,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通过展示和宣传榫卯结构数据库,可以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展示榫卯结构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激发公众对古建筑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榫卯结构数据库的功能和应用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它不仅在“巧韵匠心”团队修缮方案设计、施工指导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还为研究与教学、文化传播与宣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平台。

“巧韵匠心”项目团队通过构建榫卯结构数据库,为古建筑修缮与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是创新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库的持续完善,“巧韵匠心”项目团队将继续在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古老的榫卯结构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图片由夏景贤 喻恩奇 蒋桐  韦平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