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绿色生态 利津县再生水利用工程让污水实现“再就业”

变废为宝 绿色生态 利津县再生水利用工程让污水实现“再就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29 15: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0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再生水利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清水池、供水泵房等建筑施工,预计12月底工程全部完工,届时可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再生水回用等效能。

项目主要建设双膜车间、提升泵站、输水管网等附属建筑物,概算总投资1.5亿元,建成投入使用后,再生水供水规模为每天2万立方米。其水源主要引自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通过“多效除硬+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污水处理工艺的深度净化,制备高纯度再生水用于周边企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补给水等生产用水使用,污水从而实现了“再就业”。

再生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回用节约了用水指标,降低了企业用水成本和废水治理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水的产生和排放量,有效保护周边的水环境。”该项目负责人刘连江介绍。

合理地使用水资源、利用再生水,节约的并不仅仅是经济成本,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利津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野生鸟类水中嬉戏,水草鲜绿,勾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谁能想到,滋润这一方水清草绿的正是“清流复活”的城市污水——再生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是由利津县环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配套建设,采用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对环海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进行深度降解和净化,去除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后,排入现有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最终提送到城区河道、景观水系,进行生态补水,可有效削减省控河流太平河河水中的污染物,提升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让再生水补给生态美,助力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面对利津县全域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主要依赖黄河水的现状,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挖潜力、找出路,势在必行。依托再生水资源和管网建设,利津县不断扩大再生水在市政杂用、工业、景观水系等领域的利用,持续加快再生水利用“应用尽用、应替尽替”。同时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实现再生水梯级、多元化利用,加快转变高耗水发展方式,缓解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供水“争抢”地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矛盾,为城市发展持续“解渴”。

处处绿水润“津”城。近年来,利津县按照“四水四定”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县域农业、工业发展布局和结构,深度开展节水控水行动,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加快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走出了一条城水美丽相依、人水幸福相亲的生态节水之路。(图片由王玲玉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