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县太平镇:“产+企+旅”模式兴特色农业,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17 15: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西峡县太平镇位于河南南阳西峡县北部山区、总面积30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4万人。这里有着“天然中药库”之美誉,是全县山茱萸生产第一大镇,“2022年被评为全国产业超10亿元乡镇”。如今,西峡县太平镇围绕山茱萸这一特色产业深入发掘,推动“农产品+旅游”深度结合,让山茱萸这一特色产业成为群众的“金饭碗”。

建立“产+学+研”体系

通过与仲景宛药公司合作,建立1个GAP工作站,严格按照GAP标准(统一施有机肥、统一除草剂、统一除病虫害),以科研教育、技术创新、成果普及为发展内涵,扩深技术创新在山茱萸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理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环节;持续抓好山茱萸基地GAP标准化管理,强化技术培训,优化山茱萸品种结构和栽培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带动周边村组群众种植山茱萸标准化生产基地达4.6万亩,合作社27家、专业种植户2816家、带动就业人数9500余人,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药农达860户。

完善“产+加+销”体系

以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为发展内涵,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传统产业裂变、带动群众脱贫”的企业农户利益共联机制和双创机制,逐年制订发展目标,强化督查,奖优罚劣,逐步推进。特别是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土地流转,引导鼓励西峡籍人才回乡创业,鼓励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山茱萸产业。截至目前,已推动仲景宛药公司与药农签订30年不变的合作协议,培育专业种植大户15家,年产枣皮儿2600吨左右,产值达102000万元,群众人均增收1.3万多元。

打造“产+游+商”体系

以山茱萸特色产业为主题,以208国道山茱萸长廊为蓝本,把山茱萸产业与现代休闲农业有机融合。以山茱萸特色产业为主题,建立产学研基地,把山茱萸产业与现代休闲农业有机融合,打造成以西峡为中心,辐射豫西南地区乃至全省的集山茱萸科普、科研、种植、深加工、储藏、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建设成:园区步道、休憩台、观景台、提灌设施、科研基地等,让山茱萸不仅是一种特色药产品,更结合太平镇文旅资源优势,为山茱萸赋予文旅属性,将山茱萸的价值进一步发挥,让山茱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枣”。

山茱萸是“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六味地黄丸处方中的重要药材,如今,西峡县太平镇围绕旅游与山茱萸两大产业,深入挖掘山茱萸新势能,不断壮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将“产+企+旅”深入结合。依托优质丰富自然资源,持续强化特色种植山茱萸产业,为巩固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具有当地特色的经验。(图片/李明)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