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235家规上企业发展进中提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16 17:4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16 17: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条自动化生产线、2条普工生产线和1条特种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工人正加紧赶制订单……7月中旬,在位于谷城县的柏奴斯服装有限公司看到,车间一片忙碌,下线的整套服装经打包装箱后,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上半年已完成产值2400多万元,预计全年能突破5000万元大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总介绍,他们主要给石油系统生产定制工作服,正在开拓电力、消防等系统业务,订单常年饱和,即将新增一批设备,进一步扩充产能。

工业强则县域强。正在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谷城,高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旗,在主导产业强筋健骨、传统产业技改提质、新兴产业增强活力上寻求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铸造和锻造两大传统产业有80余家企业,每年产值约67亿元。为淘汰落后产能,谷城先后投入80多亿元帮助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引进“科技副总”14名,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海智工作站1家、企校联合中心17家,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6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62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2亿元以上。

今年,谷城专门聘请中国铸造协会的专家为传统产业“问诊把脉”,研究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以汽车零部件、资源循环利用为龙头的主导产业是谷城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为稳住基本盘,夯实硬支撑,谷城平均每年拿出4000万元,对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打造集聚活力和拉动力的产业集群进行奖励,今年初的奖励资金突破6000万元。

亚洲最大的商用车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专攻汽车转向节产品,累计研发科技创新成果500多项,自主研发的与臂一体化转向节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封锁,推动产值每年递增10%以上。

“上半年,我们的产值已经过半,预计全年营收可达13亿元,同比增长23.8%。”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工艺技术部部长陈天赋说。

新金洋资源股份公司是“变废为宝”的行家,每年能“吃”掉25万吨废铝,“吐”出20万吨铝合金,年产铝合金系列产品15万吨、铝零部件1000万套,可节约100多万吨原生铝矿。

作为谷城资源循环利用的领军企业,该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今年3月以100%的股权收购青海广泰新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上半年,我们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5%,可以说是产销两旺。”该公司技术总监章晶林说。

在高水平保护矿产资源中培育并激活了以硅矿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谷城正在奋力打造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吉利、兴发、潘达尔等行业巨头均已落户,专攻与硅矿有关的上下游产业,走高附加值发展之路。

吉利硅谷(谷城)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硅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拉晶、切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等全硅产业链。目前,一期和二期项目顺利投产,三期厂房正在筹建中,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潘达尔硅基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硅微粉,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航空航天等领域。

兴发集团旗下湖北瑞佳硅材料有限公司,在谷城投资年产20万吨硅胶项目,每年可上缴利税10亿元。今年5月,年产1亿米有机硅合成革项目开工,将填补整个湖北市场空白,可新增年产值45亿元,带动300余人就业。

“世界硅基看中国,中国硅基看谷城”已成为谷城走向全球的闪亮名片。

投资撬动,项目拉动,创新驱动。今年以来,谷城上下聚焦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重大工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上半年,谷城2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总产值同比增长7.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态势。(图片/童光辉 阮班明 陈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