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陕西投资集团投资、中国能建西北院(以下简称“西北院”)总承包建设的清水川电厂三期2×1000MW扩建工程(简称“清水川三期项目”)6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作为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清水川三期项目不仅是陕西最大的煤电一体化电厂,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点之一。项目的成功运行,对于保障“陕电入鄂”、促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级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有着重要意义。
在清水川电厂三期项目6号机组试运期间,机组运行稳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设计值。凭借一举创下的三项“世界首创”、一项“世界纪录”,该工程赢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肯定。作为我国煤电行业“排头兵”,项目总承包方西北院充分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一体化建设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率先在世界上采用了三项创新技术:首例冷源损失余热回收技术、首例零号高加全负荷投入技术及全抽汽10级回热技术、首例百万机组“四塔合一”技术。
项目通过将空冷塔、烟囱、脱硫塔、湿式除尘器采用“四塔合一”技术统一布置,同时充分利用煤矿现有卸储筛系统,不新建卸煤、储煤、筛碎设施,在保障工艺流畅前提下,使得厂区布置更加紧凑,大大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共计节约用地315亩,成为国内占地面积最小的百万机组电厂项目。
同时,项目首创采用了冷源损失余热回收技术,采用汽轮机排汽余热加热锅炉一二次风,排挤部分烟气热量至空预器出口一级烟气余热回收低温省煤器加热凝结水,回收烟气余热,降低热耗,提高机组效率。通过该项技术,单台机组发电标煤耗降低2.257克每千瓦时,每年节省燃煤费用556万元;单台机组节约脱硫用水50t/h,每年节省水费193万元。
此外,项目还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10级回热系统(含零级抽汽)。零号高加在机组全负荷时投入运行,提高给水温度,保证脱硝装置的正常运行,并提高机组热效率,可节省发电标煤耗率为1.41 克每千瓦时,年节约燃料费用约440万元。
除了上述首创性技术外,清水川三期项目还使用了电厂脱硫废水高效蒸发结晶和煤矿疏干水深度处理等多项环境保护技术,实现项目废水零排放、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成为绿色煤电项目新典范。
多年来,西北院坚持以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空冷技术、大塔技术、节能减排技术、IGCC发电多能互补等前沿科技领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西北院在煤电绿色、低碳、高效、智慧转型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技术优势。截至2023年底,累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9项,省部级科技奖182项,行业协会级科技奖93项,集团级科技奖324项;授权有效国家专利808项,拥有专有技术43项,主编、参编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73项。尤其自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西北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彰显出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实力。
清水川煤电一体化电厂的成功投运,是我国近年来煤电绿色转型步伐全面加快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更多像清水川这样的项目落地,中国的能源结构将持续得到优化,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将获得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图片由孙冬云 郭婧祎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