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景德镇陶阳里:在文化遗存中看城市“个性”

文化中国行丨景德镇陶阳里:在文化遗存中看城市“个性”

来源:新华网 2024-07-05 08: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海报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南昌7月4日电(记者 陈毓珊)艳阳下热烈,烟雨中静谧,这样的陶阳里你来过吗?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西景德镇的城市中心地带,古有“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说法。景德镇拥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而陶阳里是景德镇瓷业的中心。

视频制作:郭杰文、隋尚君

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景德镇“沿河建窑,因窑成市”,渐呈“码头—民窑—老街—里弄—御窑”聚落的历史空间和瓷业肌理。

穿过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门,步入陶阳里,龙珠阁、御窑博物馆、明清窑作群等一一展现在眼前。里弄民居、会馆瓷行、窑作群落,构成一个陶瓷的世界,千年文化遗存得以“复活”,千年瓷都的城市“个性”得以保留。

游客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始建于明朝末年的徐家窑,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也成为许多游客打卡陶阳里的第一站。今年6月,徐家窑点火复烧,6000多件瓷器“浴火重生”。有的作品一经面世,就被直播间的“粉丝”火速下单。

“徐家窑的复烧,旨在延续和弘扬传统柴窑的陶瓷烧制技艺。”从事手工制瓷已有46年的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宗鸿新说,“现在爱好陶瓷的人越来越多,也逐渐年轻化,周末很多年轻人来这里体验,只要大家想学,我们就用心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宗鸿新在拉坯。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摄

去“有瓷儿的地方”,渐成旅游新风尚。陶阳里在留住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的同时,也实现了老城区改造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的转型。2022年,陶阳里御窑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在御窑博物馆的文创商店内,上海游客郭文希在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间流连。“因为景德镇是瓷都,所以就想带孩子来看一看。雨天在这里悠闲地品读历史,有特别不一样的风味。”她说。

透过创意青花瓷片拍摄的龙珠阁。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摄

细雨中,龙珠阁前破碎的青花瓷片旁,依然聚集着排队拍照的人群。照片里,从缝隙中显露的龙珠阁姿态各异,游客们相互对比,面露欣喜。

漫步陶阳里,新与旧、熟悉与陌生、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展现出中国瓷都迷人而幽远的新气象。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