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健康张渝:以大模型落地场景为承载,催化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7-03 09: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但面对新的发展浪潮,引导AI开发从作坊式迈向工业化,需要产业落地的场景作为承载,才能释放大模型能力,点燃企业创新引擎,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腾讯健康副总裁张渝日前在首届“数据智能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对数智时代企业变革的思考,并详细介绍了多个腾讯医疗大模型应用案例。腾讯健康以大模型技术为核心,在提升病历撰写效率、自动化生成体检报告、帮助患者降低用药风险,以及推动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服务实现方面,进行了许多产业化落地的探索。

推出腾讯医疗大模型降低应用门槛

企业对大模型技术的需求已愈发迫切。Gartner的调研显示,超过60%的中国企业计划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部署生成式AI。

张渝介绍,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而腾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拥有超千亿参数规模和超2万亿tokens的预训练语料,是具有强大中文创作能力、复杂语境的逻辑推理能力、可靠的任务执行能力的实用级通用大语言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混元大模型为底座,腾讯健康推出医疗行业大模型,构建专业AI能力矩阵,满足企业在应用大模型技术时所需的降低使用门槛、提高平台适配性、保障安全合规等核心诉求,助力医疗健康产业升级。

腾讯健康推出医疗行业大模型,构建专业AI能力矩阵

打造多场景AI产品矩阵助力企业数字革新

在医务效率提升方面,为将医生从撰写病历报告等大量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时间更多专注于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腾讯健康,基于海量医学场景数据和瑞金自有临床诊疗数据训练瑞金医学大模型,有效提升大语言模型在实际复杂医学场景数据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目前已落地应用于瑞金医院电子病历生成、体检总检报告生成、健康咨询对话等多种实际医学场景。以体检报告生成为例,平均每5秒即可自动生成一份总检报告,每日自动生成超过500份,报告采纳率达到96%以上。

打造临床医学大模型应用,医生工作效率倍级提升

为降低神经外科医生手术创伤风险,依托腾讯AI Lab的前沿算法能力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经验,双方共同研发了便携式智能化手术导航系统,助力神经外科医生装上“手术透视眼”。该系统只需要一块普通的平板即可替代传统导航设备,具有高精度、易操作、便携、低成本等特性,可有效降低成本。目前,通过与显微镜、内镜等器械配合应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使用该系统开展了三十余临床试验,病例涉及脑出血、垂体腺瘤、胶质瘤等5种疾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

为提高病理医生影像“阅片”效率,腾讯健康把AI技术与硬件深度融合,为医疗药械企业提供Tencent- inside的联合解决方案。如腾讯和迈瑞医疗共同开发的全自动细胞形态学分析仪,阅片准确率达到95%以上,同时把阅片时间从原来的25分钟到30分钟缩短到30秒以内。目前,该产品已在全球400多家医院完成装机。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在医疗器械产业数字化上展开全面合作,探索医疗大模型的智能化应用,把AI+大模型拓展到更多应用医学领域,如重症、急诊、麻醉科等科室。

在多元化、精准化医疗服务创新方面,为助力医疗企业与医疗专业人士高效交流与互动合作,腾讯健康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助推阿斯利康建立新一代客户互动平台,以HCP为中心的一体化用户体验,以AI提升服务效率,以数据驱动业务决策,从沟通效率、跨部门协同、数据洞察、智能决策等方面,全方位助力数字化医药发展模式。

为满足用户多元化看病购药需求,腾讯健康充分发挥医疗大模型的问病问药能力,助力连锁药房打造自己的AI药师。此外,腾讯健康推出的AI合理用药还帮助药房打造专业、便捷、安全的药事服务,降低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用药时效以及特殊人群等用药风险,为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张渝还介绍,腾讯已具备行业领先的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在充分利用大模型的生成和推理能力以及用户私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解决大模型的知识更新、幻觉等问题。目前腾讯正与信通院共同推动行业大模型标准联合推进计划,腾讯云ES产品也首个通过信通院组织的标准能力评测,以卓越的性能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RAG产品服务。

面对大模型在产业落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张渝表示,“大模型技术方兴未艾,腾讯始终以‘产业实用’作为发展大模型的核心战略,通过打造高性能的模型、高效率的工具平台、高敏捷的场景应用、高可用的算力基础设施,以及强安全的模型环境,积累经验深挖需求,构建离产业最近的AI。”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