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务用工更“智慧” 为效率与权益赋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劳务用工管理是项目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中建二局中原分公司金融岛项目“智慧管理”融入劳务用工,通过信息入库、一码入场、人脸识别、智慧平台等信息化技术,高效、精准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劳务实名制管理体系,使得劳务用工更加透明、规范,减少了人为干预和误差。

全员实名制信息化。项目与新进场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全员实名登记,建立劳动合同、普法教育、进场施工承诺书等完整的信息档案,并将劳务工人信息录入郑州市劳务服务平台、中建集团云筑劳务平台,建立了包括工人身份、工作经历、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工人健康状况、技能特长等全面、详实的建筑工人信息数据库。项目依据数据库能够精准匹配劳务人员与岗位需求,建立劳务人员信用评价体系,激励自身发挥潜能。

保障服务信息视觉化。分公司定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度宣贯落实到位。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信息告示牌以及农民工工资保障服务队组织架构图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服务队、二维码、工作方案公示上墙,让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信息入眼入心。同时,项目实现了“一码式”便捷入场:一张小小的二维码集成工人教育、身份、血型等关键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关键信息“扫描便查”、安全教育“扫码便览”、违章记录“扫描便知”、应急救援“扫码便援”;项目还通过二维码技术为用工高峰期临时进场突击施工人员提供了“一码式”便捷入场解决方案。

劳务人员调配精准化。项目入口闸机人脸识别与智慧化工地平台关联,实现后台终端对现场各工种在施情况大屏一览,实时分析用工数据,全面掌控和精准调配劳务人员。系统自动生成劳务人员考勤记录、工作表现等数据报表;后台通过进场时间计算工人已累计工作时长,确保每一名工人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待遇,避免出现超时工作等侵犯劳务人员权益问题。同时,通过数据分析,项目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劳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图片由刘权威 孔玉会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