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CUS国际会议举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打造国际高端平台!

2024-06-26 15: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20-22日,2024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国际会议在北京昌平举办。大会同期举行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创新研究院”以及“《Engineering》能源与矿业工程学科编委会办公室”揭牌仪式。

大会采用线下+线上的模式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高德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金智新、李根生、刘合、张来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Birol Dindoruk,挪威工程院、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Tao Yang,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Yufeng Cheng,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Zhengmeng Hou等11名中外院士及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延建林、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处)处长张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同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鲍志东、中石化碳科公司副总经理陈军、陕西延长石油总地质师、首席科学家王香增、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金洲、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泉声、北京科技大学朱维耀教授等60余名嘉宾在内共计500余名高校和企业学者代表在现场参会,同时线上有超过4万人通过Engineering、立方石油视频号等直播渠道参与。

此次大会学术氛围浓厚,收到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塔尔萨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怀柔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太原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新疆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石油、国家能源集团、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壳牌等来自10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科研机构的400多篇论文,并择优录取100余篇,特设10个分会场,供各位参会者进行论文宣讲交流。

2024CCUS国际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北京能源协会(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绿色转型与气候变化”教席、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期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碳中和与清洁能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立方石油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中海油研究总院协办。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长期减排和深度脱碳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4 CCUS国际会议致力于探索碳中和目标下CCUS发展新路径,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创新、知识共享和全球合作。会议聚焦研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背景下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机遇和解决方案,探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监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技术难题,探索碳中和目标下CCUS前沿技术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方向,为全球碳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铺平道路。

鲍志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

大会开幕式与揭牌仪式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鲍志东主持。

王同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同奇对参会嘉宾和国内外各界同仁表示诚挚欢迎和感谢。他强调“双碳”目标下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CCUS技术在“双碳”进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介绍中石大助力国家能源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举措, 成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创新研究院”是集中力量加快攻关碳中和领域关键技术的重要部署,他表示中国工程院《Engineering》期刊依托学校成立能源与矿业工程学科编委会办公室,是对学校在能源领域绿色转型、国际化发展格局等方面工作的高度认可,这些举措彰显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中的决心与行动力,将进一步促进能源领域的全球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和协同合作。

延建林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延建林上台致辞,代表《Engineering》期刊编委会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延建林副主任强调了气候变化的全球挑战性,以及CCUS技术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的重要意义。他还回顾了中国工程院创办《Engineering》期刊的历程,强调期刊致力于推动工程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为全球工程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陈军中 石化碳科公司副总经理

会议联合承办单位代表,中石化碳科公司副总经理陈军在致辞中强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分享了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CCUS领域的实践与愿景,表达了对通过联合创新、合资合作加速CCUS技术产业化的决心。

01揭牌仪式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

《Engineering》能源与矿业工程学科编委会办公室揭牌仪式

金之钧、高德利、王同奇、延建林等与会嘉宾共同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创新研究院”以及“《Engineering》能源与矿业工程学科编委会办公室”揭牌,共同见证研究院和编委会办公室的启动,预示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在能源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方面将开启新的篇章。

02大会主会场

6月21日上午,在2024 CCUS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张来斌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挪威工程院院士Tao Yang、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Yufeng Cheng等中外院士就碳中和目标下CCUS发展进程及技术挑战等议题作了高水平学术报告。

李根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来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之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之钧院士在《碳中和目标下CCUS进程及典型城市实践》报告中,全面介绍了碳中和目标下CCUS发展进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CCUS技术的紧迫性,指出技术早期存在的争议和怀疑是科技进步的正常现象,强调CCUS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绿色转型具有决定性贡献。

Birol Dindoruk 美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

Birol Dindoruk院士在《如何应对CCUS项目的风险和挑战》报告中介绍了不同CCUS项目中面临的风险和技术挑战,从技术评估、技术开发以及技术潜力等多个视角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CCUS技术的项目应用,揭示了CCUS技术背后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

金智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智新院士在《燃煤电厂烟气注入煤矿井下采空区封存利用一体化技术》报告中,全面介绍了燃煤电厂烟气注入煤矿井下采空区封存利用一体化技术,揭示技术的攻关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注入崭新活力。

刘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刘合院士在《页岩油藏CO₂利用-封存机制与适用性研究》报告中介绍了页岩油藏CO₂强化利用-封存机制,针对压裂、生产、封存和运行等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了页岩油藏中CCUS技术适用性分析,强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紧密合作、政策支持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以确保CCUS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Tao Yang 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

Tao Yang院士在《全球能源体系的绿色转型》报告中,分享了对全球CCUS技术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生动展示了全球能源体系的绿色转型路径和布局,以 “墙”与“桥”的比喻,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拆除壁垒,加强合作,共同推动CCUS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Yufeng Cheng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Yufeng Cheng院士在《CCUS技术的CO₂管道发展及其内腐蚀管理》报告中全面介绍了CCUS技术中CO₂管道运输的发展和应用,阐明CO₂管道内腐蚀的发展方向和内腐蚀有效管理面临的未来挑战,为CCUS管道运输技术发展提供了前沿视角。

03 Engineering前沿论坛

6月21日下午,“Engineering前沿论坛”举办。《Engineering》期刊执行副主编吴向、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处)处长张贤、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地质师王香增、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金洲、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泉声、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Zhengmeng Hou、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朱维耀、中海油气电集团总工程师张超、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教授Andrey Afanasye、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Hamid Emami-Meybodi、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副教授Mehdi Zeidouni、坎特伯雷大学副教授David Dempsey等专家学者进行了CCUS相关主题的精彩演讲。会议前半程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蒋官澄、宋考平教授主持。

蒋官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宋考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吴向 《Engineering》期刊执行副主编

《Engineering》期刊执行副主编吴向在“Engineering——工程科技改变世界”的演讲中向我们介绍了《Engineering》的创刊初心、期刊定位、期刊专栏、编委组成等成就与发展,他强调期刊在促进全球能源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其在推动CCUS技术发展中的贡献,不断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内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力争全方位打造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品牌。

张贤 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处)处长

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处)处长张贤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CCUS技术发展展望》,他从碳中和目标下CCUS发展新要求切入,从政策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碳中和目标下CCUS技术的新需求和新进展,特别指出负排放技术研发的超前部署,向我们介绍了未来CCUS技术发展愿景。

王香增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地质师、首席科学家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地质师、首席科学家王香增重点介绍了致密油气藏CO₂地质利用技术和CO₂封存及安全监测技术,阐明了致密油藏CO₂非混相驱油机理、CO₂压裂高效改造增产机制、致密气藏CO₂驱渗流机理及CO₂地质封存评价方法等相关内容,分享企业成功实施了多个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为打造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奠定基础,同时强调国际合作在CCUS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前校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南石油大学前校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金洲聚焦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应用,指出该技术对解决我国页岩气开发中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为我国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利用开拓了新途径。

刘泉声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泉声提出了“CO₂矿化地质封存同步产氢”技术思路,强调了渗流力学问题在CCUS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中涉及的复杂多场耦合问题,提出应加强理论探索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以应对CO₂长期封存中的力学挑战。

朱维耀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朱维耀在“碳封存多场耦合理论与技术及发展”的演讲中,分析了CCUS技术在多场耦合机制中的新进展,他指出,在渗流、温度、化学场等多场耦合效应的解析上,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以提高封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后半程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Shimin Liu和阿尔伯塔大学副教授Andy (Huazhou) Li主持。

Shimin Liu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Andy (Huazhou) Li 阿尔伯塔大学副教授

Zhengmeng Hou 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

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Zhengmeng Hou线上分享了关于复杂岩性页岩中二氧化碳与甲烷竞争吸附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为理解CCUS过程中页岩气藏的物理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探讨了多相多组分条件下,页岩储层的驱替机制及优化策略。

刘冰 中海油气电集团研发中心

中海油气电集团总工程师张超(刘冰代讲)由天然气行业总体情况引出中国液化天然气发展趋势,阐明 “天然气+”技术发展策略及建议,她表示“天然气+”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将为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Andrey Afanasyev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教授

Andrey Afanasyev教授对近井筒区CO₂流动阻塞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盐析反应中的模型和机理进行了阐释。

Hamid Emami-Meybodi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Hamid Emami-Meybodi在演讲中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循环注入CO₂技术难点,提出低渗透油藏中CCUS技术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Mehdi Zeidouni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副教授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副教授Mehdi Zeidouni分享了在CCS监测项目中,二氧化碳羽流跟踪监测与量化的新技术,通过对温度传感的应用,揭示了地下二氧化碳追踪的独到价值,为监测系统提供了创新方案。

David Dempsey 坎特伯雷大学副教授

坎特伯雷大学副教授David Dempsey重点介绍地热回灌过程中CO₂运移和突破特征,对CO₂封存与地热能协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4优秀案例颁奖

金智新院士与李根生院士共同为荣获2024CCUS科技创新优秀案例的10个项目颁奖。

05大会分会场

本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球各地投递的400多篇全英文论文,并择优录取100余篇,特设10个分会场,供各位参会者进行论文宣讲交流。

10个分会场主题如下:(1)CO₂捕集先进技术/Advances in CO₂ Capture Technology;(2)CCUS人工智能与模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imulation for CCUS;(3)非常规储层CCUS技术/CCUS in Unconventional Plays;(4)含水层和天然气水合物地层CO₂封存/CO₂ Storage in Aquifer and Gas Hydrate Formations;(5)CO₂利用与运输/CO₂Utilization and Transportation;(6)CO₂提高油气采收率实例应用/ CO₂-EOR Case Studies;(7)CO₂提高油气采收率机理和机制/Fundamentals and Mechanisms of CO₂ -EOR;(8) CCUS政策与管理/Policies and Management of CCUS;(9)CO₂封存潜力与安全/Potential and Safety of CO₂ Sequestration;(10)CO₂提高油气采收率过程中的增产压裂/Well Stimulation and Fracturing in CO₂ EOR。

06特色活动

会议期间同期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与“未来绿色能源领袖”美国来华夏令营见面会。教席负责人芮振华教授与包括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塔尔萨大学的15名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

来源:环球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