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种”出幸福生活,过上好日子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6 09: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最美6月天,雪茄采摘忙。在丹江口市广袤的田野上,人们辛勤耕耘,用劳动绘就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农忙画卷。走进丹江口烟区的乡村田野,眼下烟农正在采收烟叶,一片片烟叶肥厚宽大,突然一阵凉爽的风吹来,漫坡遍野犹如绿色的海洋碧波涌动……

今年56岁的方波,是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的老烟农,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熟练掌握了移栽、植保、分级等技术,是十里八乡公认的种植技术能手。近几年,随着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方波就把他们撂下的土地流转过来发展家庭农场,每年种植70余亩,不仅收入稳定,也带动了村里一批劳动力就业增收。

“前段时间雨水频繁,但烟叶长势仍然很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采收、晾制烟叶虽然很辛苦,但种植收入有保障,还比别人出去打工挣得多!”方波站在田埂上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今年丹江口市种植雪茄烟叶2500亩,惠及烟农100余户。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种植雪茄烟叶已经成为了丹江口市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并被纳入丹江口市“三大农产业”之一。尤其在当地烟草部门的积极探索和持续推动下,农民种植收入稳定增长、户均收益持续增加、多元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主业稳增收、多元促增收的新路子。

均县镇洪家沟村的周长喜以前曾经是贫困户,以前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一家人挤在破旧的老平房里。近几年他坚持种植雪茄烟叶,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如今,他家不仅翻修了房子,房屋宽敞明亮,液晶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日子越过越红火。饶贞富致富增收的故事,正是丹江口市广大烟农依靠种烟致富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我们村里,不少农民都靠着种植雪茄购买了小轿车、盖起了楼房、供孩子上了大学。如今,我们烟农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幸福得很嘞!”周长喜高兴地说。

方立波是一名85后“新农人”,第一次与雪茄烟叶结缘是在2020年,当时,外出务工返乡的他,每天思索着发展点什么产业能致富。一次在与村民的闲聊中,他了解到了丹江口市种植雪茄烟叶有诸多优惠政策,加上当地也有种植烟叶的传统习惯,经过慎重思考,他大胆开启了雪茄烟叶种植之路。

创业初期,他在种烟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但他积极向烟站技术人员请教,在烟草行业各项扶持政策和乡镇产业帮扶带动下,他靠着这种“摸爬滚打”的精神,烟叶种植规模越做越大,种烟效益也越来越高。

说起这几年烟叶产业的发展,方立波表示:“如果没有政府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烟草行业稳步提升的烟叶价格和生产投入支持,我的种烟事业也不会走得这么快这么稳。在以后的发展中,我将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提高种植水平,走稳方种烟致富之路。”

此外,丹江口烟区高度重视植烟土壤保育措施,坚持用养结合,有针对性开展机器深耕深翻、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等特色植烟土壤保育工作,有力地保护了烟区“烟、粮”共享的土壤,有力地助推农业生产环境提升,“烟、粮”共同受益。

目前,丹江口烟区逐渐形成了“以烟为主”“辐射大农业、多元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现代化格局,专业化机收割、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等从烟田拓展到了粮田,粮食产业逐步引入专业化生产组织模式,烟区农业产业正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得到显著的提升,预计今年示范区内粮油作物将增产8%,投入成本将降低17%,雪茄烟叶亩均综合收入将达到6000元以上。

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共同富裕。近年来,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坚持把促进烟农增收作为烟草行业的重要责任使命,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始终把烟叶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用心用情用力让烟农“种”出幸福生活,过上好日子。(图片由任震、彭博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