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口滩羊:羊产业的致富密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4 09: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被誉为“中国肉羊小镇”,全镇肉羊存栏量140万只、年出栏量300万只,年交易额突破67亿元大关。6月20日,“全国媒体利津行”集中采访团来到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探寻羊产业的致富密码。

走进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只见一排排标准化羊舍整齐划一,干净整洁,钢结构的羊圈宽敞坚固,四面通风,羊儿们在这里悠闲地享受着舒适的居住环境。据了解,目前,利津县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肉羊存栏量在40万只以上、年出栏量在100万只以上,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

曾经的盐窝镇,肉羊养殖业虽然历史悠久,但传统的家庭养殖模式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养殖规模不一,利润空间狭窄,产业链条不完整,生产经营方式落后,这些问题严重束缚了盐窝镇肉羊养殖业的步伐。然而,随着黄河口滩羊产业园的建设,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2019年8月,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开工,建设了高标准羊舍305栋,肉羊养殖产业由传统散养的1.0模式跨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2.0模式。通过集中养殖和管理,养殖户们在这里轻轻松松就能管理上千只羊。

为使园区的标准化程度更进一步,2022年起,园区建设了85栋3.0版本养殖棚,该项目采取牧光互补、高床养殖模式,棚顶配套光伏发电设施,床下安装粪污收集设施,保障了养殖环境的清洁与高效。

除了养殖环节,该产业园建设占地400亩的黄河口滩羊基础母羊繁育基地,以滩羊、雪花羊、小尾寒羊、湖羊四大品种为主,建设5万枚/年国家级胚胎育种中心,实施“基因选种、快速扩繁、精准营养、智慧养殖”的规范化智慧生产模式。实施150万只/年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建设肉羊屠宰加工、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存储转运三个功能区,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此外,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与中科院西北院杨果研究员团队合作,培育雪花肉羊新品种。雪花肉羊作为高品质肉羊代表,其体型大、肉质好,在生长性、屠宰性能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现如今,盐窝镇先后获得中国肉羊小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全国 名特优新农产品、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山东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等10余项荣誉称号。全镇66个村1700户群众从事肉羊养殖,带动从事产业链经营、务工群众达3.2万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