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你们收集的上十本明清家谱和村落发展的史料,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龙王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乡村文化志愿者说。6月17日,襄阳市襄州区人大代表走进龙王镇,对该镇乡村文化进行调研,并与镇人大代表和陈棚片区的乡村文化志愿者举办座谈会。
挖掘历史 储存史料
2021年,龙王镇人大主席刘长江带领人大代表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文化工作的挖掘和文化立镇、文化润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区、镇人大代表深入10多个乡村,多次深度调研乡村文化工作,收集乡村古今文化10多篇;一方面,代表们召集村组文化志愿者谈古论今,充分挖掘散落在民间的家谱宗族谱、民俗文化、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故事等,并邀请文史专家现场考证。
3年来,刘长江积极开展龙王镇乡村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撰写了2万多字文史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龙王百家姓姓氏源流、历史渊源、宗族谱、族派等史料内容。
在龙王镇乡村文化志愿者的配合下,刘长江组织教育界、文化界的人大代表和基层工作者,深入肖集、陈棚、白集等片区,收集到了肖集乡杜氏明朝弘治年间,由江南徽州城西十里杜家庄迁移至龙王的历史,及康湾村康姓明朝崇祯九年迁移至排子河西岸十字街的历史,乾隆二十七年形成康家湾村落的历史,以及陈、张、刘、孙等30多个姓氏的家谱宗族谱,并将收集到的龙王乡村文化史料保存在镇政府档案室。
记住乡愁 传承文明
只要听说有历史典故,刘长江都会身体力行,亲临一线,现场走访,广泛收集乡村文化,记录传承历史文明。
2021年9月,在龙王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龙王古今》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涉及村庄文化、集市变迁、民间故事、风云人物、龙王之最等10个篇目30多万字。刘长江深入读者群,就《龙王古今》涉及的史料广泛征求意见,并先后召开3场读《龙王古今》、话文化传承的读书会,营造了人人爱听龙王故事,个个会讲龙王故事的浓厚氛围。
龙王镇文化志愿者先后收集到了明清时期悟德寺、神马寺、砖庙、黑龙庵寺庙里石碑、曾陈道光古井、张王家咸丰古碑、龙王集观音堂咸丰古碑等,志愿者采写了悟德寺传奇、神马寺传说等历史资料。收集到民间故事40多个,地名故事210个,家谱宗族谱14本,明清古石碑11块,家族文化故事18个。守护了乡村文化,丰盛了龙王镇文化底蕴。
红色轶事 填补空白
在收集乡村红色文化过程中,刘长江对村民提供的红色文化信息倍感兴趣,并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开展相关走访调研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充分挖掘龙王镇的红色文化,刘长江和同事深入朱湾、康湾、唐湾、上川等乡村,进一步挖掘党史资料和红色人物的典故。经过一段时间资料收集和考证,由龙王镇乡村文化拾穗人彭汉武执笔,并撰写了《潘剑伯,龙王镇最早的共产党员》、《康保军,首任河南镇平县委书记的襄阳人》、《康保军在镇平县的岁月》、《康保军,艰苦朴素的县委书记》、《硝烟战火中的周洪湘》、《赵庄惨案中的龙王八勇士》、《险被遗忘的红村》等珍贵的历史资料。
其中有关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康保军,1925年担任竹筱铺党支部书记,1930年任苏维埃襄阳县政府审判科科长的潘剑伯等人的史料,填补了襄州区党史的空白。这些资料被龙王镇编入《龙王文史》,将于近期出版发行。收集资料、撰写文史、校对文字,刘长江被称为情系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明的最美人大代表。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他表示,龙王镇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内涵丰富,为了更好的传承乡村文明,让更多人知晓龙王历史,喜爱龙王文化,他们将致力于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图片/彭汉武 张志成)